视频加载中...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新的传播趋势对舆论引导提出新要求,尤其是对社会沟通这一基础环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谓社会沟通,是指社会主体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对彼此的认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传播环境变化有着直接关联。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社会舆论格局更加复杂多变,舆论引导难度进一步加大。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沟通工作,需要重视以下“五性”。 尊重沟通对象的主体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良好社会沟通,归根到底是为了造福人民,同时也要依靠人民。传统沟通模式主要是单向信息传递,是“我说你听”,而非交流沟通。现在,我国有7亿网民,“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良好社会沟通应充分尊重沟通对象的主体性,注意倾听其心声与诉求,对沟通对象以诚相待,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权衡工作举措的利弊得失。沟通者不能目中无人、自说自话,而应在平衡各方诉求的基础上凝聚共识,并接受社会舆论与沟通对象的监督。 正视不同话语空间的差异性。当前,无论虚拟空间还是现实世界,都存在不同的话语空间。其中,新媒体已成为舆论的重要集散地,应予以充分重视。为消弭不同话语空间的差异,主流话语要在传播政府声音的同时更好反映社会声音。比如,在政府部门作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前后,应充分了解和反映民情民意与群众诉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调研、阐释等工作,使政府声音与社会声音统一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一共同立场上。 增强话语系统的包容性。实现良好社会沟通,沟通双方必须具备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符号系统,即“代码相同性”。否则,就会导致接受者对信息的错误解读或无法解读,这样的沟通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现实生活中,不同话语系统的差异客观存在,比如学术话语系统存在过于专业化、理论化等特点。因此,做好社会沟通工作,必须建立具有包容性的话语系统和表达形态,针对不同沟通对象使用不同表达方式,有效传递信息。 提高发展新兴媒体的紧迫性。当前,互联网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媒体、各种终端不仅进行着新闻资讯竞争,更有观点交锋。占领不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就站不稳舆论引导工作的新高地,也就难以实现良好社会沟通。在新的舆论格局下,既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加强社会沟通,又要与时俱进,提高对新兴媒体重要性的认识。应积极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形式,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不断生产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对社会产生持续而广泛的影响。 强化危机管理的主动性。新媒体环境下,危机管理面临信息传播速度快、容易失真等情况。对此,必须增强危机管理中社会沟通的主动性,做到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声,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掌握舆论主动权。当危机发生时,应积极引导舆论。如果坐等舆论发酵,就会给失真信息、虚假信息乃至谣言的传播提供空间,从而增加化解危机的难度。在快速反应和主动引导的同时,还应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主动设置议题,积极有效引导舆论。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