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座极为平常的土楼,规模不大,年代却久。 一堂两落结构,正楼六间一厅起脚,共三层;两落横舍是两层的,左一间右两间起脚,并不很对称。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己未(1739),迄今已近三百年。原本是粮仓,专门用于存放公太的公蒸田所收的租谷,距离公太所建“三堂两落”五凤结构极为标准的大夫第近一公里远。后来人丁兴旺,偌大的大夫第不够住了,守仓人便分得此处房屋,在此开基住下。 如今,屹立在龙岩到永定高陂快速通道富岭瓜科地段旁的翠丰楼,其斑驳的墙体,烧痕的门窗,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她的沧桑历史…… 大约康熙十年辛亥(1671),富岭望族王姓中的一脉,第十六代谷诒公娶龙岩石氏为妻。石姓乃龙岩望族,明代举人石拜可、户部侍郎石介峰叔侄颇负盛名,雅典奥运冠军石智勇即此脉后裔也。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谷诒公中年早逝,石太挑起支撑家庭之重担。越四年(1696),与二弟媳、三弟合建永隆楼,今称大楼下,又称虎形楼,于次年丁丑(1697)由原居植槐堂迁居焉。从此发富发贵,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直至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谷诒公裔孙王泉甫恩授同知(正五品),请旨诰赠诰封上两代为奉政大夫(正五品),永隆楼被打上“大夫第”三个大字,即表示五品以上官员之府第的意思,可谓是恩宠异常,远近闻名!建楼前三年(1693)三大房于龙岩县属黄坑村购置田产千余桶并建上下村仓楼,乾隆四年己未(1739)谷诒公裔孙又购进富岭及隔壁平在村数千桶田产并建翠丰楼以作仓储。至此,翠丰楼正式诞生! 时移世易,世事沧桑。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闽西永定形成了南部溪南里、北部太平里两个革命中心。西陂林修富、林绍豪、林道南等龙岩九中生,与平在老虎坑张友增、文溪郑庸经、孔夫林梅汀、湖雷阮山、金砂张鼎丞等密切联系,在各地创立中共支部,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6月,永定金砂暴动!8月,永定太平里暴动!太平里暴动是福建省委派宣传部长王海萍为特派员来到闽西兼任特委书记、成立闽西秋收暴动委员会而发动起来的。王海萍任总指挥,傅柏翠、杨端生任副总指挥,林修富、林绍豪是委员之一。闽西苏维埃政府直属太平区苏,从文溪搬来后,设在西陂天后宫,后来因为太过显眼、易受白军骚扰,再搬至西陂双寿堂。在太平区苏卓有成效的领导之下,高陂各地纷纷成立乡苏。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朱毛红军的到来,让闽西这块红土地的革命活动更加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毛泽东在第二次攻打龙岩城后,指挥部队追赶往坎市方向退却的陈国辉败军,到达过富岭。1929年底古田会议召开和1931年初闽西苏维埃政府进驻虎岗,让高陂各地包括富岭在内的乡级苏维埃政府得到更强有力的领导。富岭乡苏维埃最早设在王氏上祠堂礼纲公祠,后来为更便于开展工作,直接搬至第一任乡苏主席王桂超(1903-1979)的家——翠丰楼。第二任乡苏主席也是翠丰楼人,名叫王煌俊(1907-1962)。两任乡苏主席均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红军长征后,白军反攻倒算时,民团曾围剿翠丰楼,逼迫交出红军伤员,王桂超和红军伤员一起躲在翠丰楼的稻草房间里,用稻草遮住身体。民团搜索不得时,曾用枪胡乱射击稻草间,王桂超不幸被枪弹打中睾丸,造成终生不育,新中国成立后县民政局颁发给乙等甲级伤残,固定发给补助,一直领到其1979年去世。王煌俊在红军长征之后,一直外出参加革命活动,辗转闽北革命老区顺昌等地。民团派兵来抓王煌俊,团团围住翠丰楼,搜索要人,见大门紧锁,就放火焚烧大门。大火烧着了一层大门、桁枋,二层窗户、桁枋!眼见翠丰楼即将毁于一旦,全楼人有生命之忧,王煌俊母亲卢香桂为使民团相信王煌俊确实不在家里,十万火急之间,把一虚岁多的王煌俊之弟王煌金的原配童养媳邱氏,用衣被包着,从三层楼上扔了下来,奄奄一息,不久死去!给民团引路的族人见闹出人命来,赶紧对民团说:“可以确信屋中没人!”民团这才撤离。卢香桂等人赶紧从三层楼下来灭火。至今一二层可见烧痕累累!火烧翠丰楼事件发生后,参加童子军的王煌金(1915-1992)赶紧避难于虎岗山里,很多年后才回到富岭。族谱记载:“王煌俊,出生于光绪丁未(1907)。原配北山张存礼女,因民国十六年(1927)秋公外出谋生,杳无音讯,改适大排店子前简宜家。民国卅八年(1949)年秋携继配及子归家,继配顺昌县李四玉。生男四:增南、增柏(出继虎岗)、增河(出继平在官田)、增长。”应该说“外出谋生,杳无音讯”这句话,族谱采用的是曲笔手法,没有明说。实际上,1927-1949年这段时间,就是王煌俊经常外出参加革命,以至于原配妻子改嫁。一直到1949年回来参加土改和土检工作队。 事实上,即使新中国成立后,翠丰楼也常常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地点,土改和土检工作队进驻此楼,四清工作队进驻此楼。王煌金及周边好几位邻舍,在工作队进驻期间,也参加了土改和土检工作。王桂超女婿李来鉴,闽西日报社老牌主任记者,受老红军社长谢毕真委派,下乡采访四清工作情况,遇到工作队员王秀琴,才得以结识并迎娶,他曾深情回忆住在翠丰楼的温馨日子。王煌俊的满子王增长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回来后曾到高陂各村作过报告,是复员军人,二等伤残。 太平区苏涌现出三位开国将军,分别是悠远王全珍(1906-1970)、坎市卢仁灿(1915-2007)、洽溪王平水(1915-1993),富岭老红军廖昌琳(1916-1982,1955年授大校军衔)和王文澜(1917-2005,地厅级),还有现在还健在的平在老红军吴兆先(1920- ,省军级离休待遇),他们在撰写回忆录时,都曾讲到在翠丰楼密集活动过。 “闽西革命,二十年红旗不倒!”富岭乡苏维埃、太平区苏维埃、闽西苏维埃等各级革命政权的长期存在和革命实践,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和闽西革命斗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富岭乡苏旧址翠丰楼,乃是千千万万乡苏中的一个典型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