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在我的老家古竹乡大德村金乾自然村,有一棵百年以上树龄的大榕树,古老的大榕树下面长眠着一位共和国开国少将---我爷爷的二哥苏启胜将军。走进庄严肃穆的将军纪念园,纪念碑两旁镌刻着一副刚劲有力的对联:“启宏图功垂史册,胜顽敌威震海疆”,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将军公公光辉的一生。 我们家的老宅,也就是苏启胜将军的故居叫“北兴楼”,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坐北朝南,一共三层,歇山顶,大门用大条石砌成门框,厚厚的木门板外包铁皮,石门框有裂缝,据说那是太平天国“长毛”烧坏的。老一辈人说,当年“长毛”想攻入楼内,但是我们的土楼固若金汤,就放火烧,还是无济于事,只好悻悻退兵。门厅和正厅都比较大,门厅的左侧有“碓床”,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踏米板”。墙上还依稀写着毛主席语录。楼正中央有天井,用一个个鹅卵石铺就。正厅稍微比门厅高点,三个台阶,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正厅有木质飞檐,上有木头雕刻,有人物、有花鸟虫鱼,各式各样,非常精美,有两个下垂的木制莲花座,象征平安、祥和!正中的墙上有神龛,里面长年供奉着观音像。正厅东侧墙上书写着我们苏家宗亲的家训,摘自我们苏氏《武功郡芦山堂永定苏九三郎公系大宗族谱》:“礼义廉耻,为人豪杰,和善心正,处事必公,费用必俭,举动必端,言语必谦,事君必忠,为官必廉,不近声色,不溺货利。不善者劝之,不改者众与之绝。”我们苏家家训要求苏家子孙和谐包容、勤俭崇廉、明德行善、谦虚谨慎。 原来的“北兴楼”由于修缮的缺失和维护管理不到位,已经十分破旧,将军故居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进行维护已经迫在眉睫。 1987年开始,原“北兴楼”的族人在距离500米远的地方兴建了一座土圆楼——“钦鑫楼”。1990年代初期开始,我们楼的族人一批一批地外迁到现在的“钦鑫楼”。我称“钦鑫楼”为土楼公主,因为她是世界上最年轻最漂亮的土圆楼,娇小可爱。而“振成楼”则为土楼王子,与我的“钦鑫楼”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 “钦鑫楼”大门口的上联为“钦崇诗书礼”,下联为“鑫源智友仁”,横联为“奕业兴隆”[张泓昌题、赖彬文书]。这副对联反映了我们“钦鑫楼”族人团结友爱,奋发有为的一种精神。大门厅内侧上联“钦崇众望所归和乡睦族千秋颂德”、下联“鑫喜三金之贵富国兴家万代流芳”[苏炯文题]。正厅的上联“钦圣希贤力学修齐扬祖德”、下联“鑫华物阜同心勤俭福后人”[张泓昌题]。 “钦鑫楼”简介:该土圆楼于一九八七年秋动工兴建,当年夯好一楼土墙,次年动天主体工程竣工。该楼墙内直径32.5米,外墙直径42.5米,共三层,楼高12米,底层30间。材料来源四乡邻里,创业艰辛。该楼于一九九八年取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彭冲为“ 钦鑫楼”题写楼名。“钦鑫楼”族人团结友爱,勤奋好学,万事顺利,明天会更好! 共和国开国少将苏启胜将军(1909-1967)出生于贫农家庭,他从小便给地主放牛,后读私塾四年,辍学后当药店学徒、店员六年。 1928年,苏启胜参加了永定暴动,1929年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迫从长汀、宁化、于都、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战略转移中,苏启胜任上干队排长。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举行,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期间,苏启胜所在的干部团担负了城区的警戒任务。 苏启胜任干部团上干队排长时,在贵州娄山关脚下奉上干队队长萧劲光命令,率领全排迎战从侧翼来袭之敌,坚守阵地,保证了红8军团军团长罗炳辉等顺利通过娄山关。苏启胜所在的干部团,配合红3军团共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两个师28个团,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蒋介石视为“奇耻大辱”。 苏启胜所在的干部团为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甩脱国民党重兵追击,起到重要作用。 中央红军主力过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此后,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越过松藩草地,冲破重重阻碍,于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今吴旗),胜利完成了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后,进行了系统的大规模的军事训练,并认真抓好各级干部的学习。苏启胜被任命为教导团政治委员,为红二方面军干部军政训练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从小就爱听爷爷奶奶讲述苏启胜将军的红色革命的故事,他的光辉形象和不朽功勋在我的脑海里永不磨灭。爷爷奶奶告诉我,将军公公十九岁时就离家出走了,全家人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干什么去了?从此杳无音信,再也没有和家里联系过。等到解放以后的1951年,苏启胜将军公公突然一身戎装回到了我们那个小山村,同时一起来的还有警卫连的战士,因为那时候担心还有国民党残余势力,要保证将军公公的安全,以防万一。那时候起,大家才知道将军公公他是参加红军闹革命去了,而且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同去的还有一个叫苏启兴的堂叔公,在上杭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敌人的机枪扫射中弹了,掉到桥下湍急的河里光荣牺牲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当年,在那红色革命烽火连天的年代,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的英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爷爷奶奶告诉我,将军公公离家后,婆太因为思念他的这个儿子,完全没有音讯,不知是生是死,长年以泪洗脸;将军公公从来不敢和家里联系,就是为了防止国民党反动派报复我们家,一直坚持到解放,才母子重新团聚,让这份难以割舍的亲情重新得以延续。 我从小就受到了红色革命思想的熏陶,对传承红色文化和继承革命光荣传统有着特殊的感情。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重温那段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做坚定的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