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张宜步1939年留影。 张宜步将军出生于龙岩永定区湖雷镇,小时候曾是小山旮旯里的放牛娃,后来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的后勤部长,部传奇经历令人称颂。张宜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经历告诉我们,军队后勤工作有多重要、有多难。 1949年4月,国民党在和谈烟幕掩护下,集结陆军70个军、2个海军舰队以及大部分空军,以长江天险为屏障,构筑起“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国民党军在南撤前,将能够搜刮到的船舶全部拉到江南,来不及拉走的点把火一烧了之或被沉入江底。 中原人民把弹药送往前线。 要实施渡江作战,船只是必须的。作为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军后勤部政委的张宜步花了很多功夫在筹集船只、动员船工上。当时,船主、船工们被国民党的烧杀抢掠吓怕了,不愿意捐船,害怕参加作战。张宜步带领后勤部的战士们与船主、船工交朋友、搞联欢,印发船工光荣证、立功证,给予船工优待等多种方式,以行动说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不一样。这样,既解除了船工的顾虑又调动了船工的积极性。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动员了1000多名沿江船工参加解放军的后勤保障工作,通过筹集、修补、购买等方式筹集了600多艘船只。 这些筹集到的船,大部分靠泊在远离长江的内河和湖泊,必须开凿运河和隧道,把船只运至长江堤边。三月初,正是春寒料峭之时,部队和支前民工手挖肩挑,顶风冒雨,开始了艰辛的土工作业。当时为了防止敌机空袭,只得夜间加班突击,战士们出了一身汗,很快就冻成了一层霜,其艰难情形难以言说。 渡江战役实拍照片 船只运至江堤后,还得越过高高的堤坝才能驶入长江。当时敌人封锁江北出口,内河船只无法驶入长江,这是致命的一点。解放军战士只能从两个据点之间把船抬下去,三四百人抬一条船,担心敌人听见又不能打哼,只能用鞭子指挥,就这样手拉肩抬硬是把船只抬到河里。这是多么艰苦的工程,老百姓都伸出拇指说“解放军蛮得好。”参加渡江战役的我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7个兵团的后勤战友们也几乎是用相近的方式把各地征集来的上万条船只运到长江边的。 为了保护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船只,避免被国民党军飞机侦察发现和扫射,后勤战士们白天将船只隐藏起来,等到晚上才开到河里,让参加渡江作战的部队实地演习。 1949年4月20日晚8时,朱总司令一声令下,数百里长江江面上,千帆竞渡,万军齐发,人民解放军的战船以锐不可挡的气势,迅速突破了国民党“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 美丽的永定区湖雷镇 永定湖雷老街 张宜步将军简介: 张宜步,龙岩市永定区湖雷镇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团参谋部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供给处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军后勤部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行政公署工商厅厅长、劳动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部长、部长,东海舰队后勤部部长。1964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