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链枪舞表演 赣南地区是客家人集散地之一。从中原带来的璀璨文化艺术,经由赣南客家人代代传承下来,并与当地畲、瑶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互相融合,优势互补,逐渐衍生出诸多喜闻乐见的文艺曲目,如茶灯、花灯、龙灯、舞龙、舞狮,还有马刀舞、扇子舞、矮步舞、链枪舞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客家链枪舞,是客家人的一朵艺术奇葩。 跳链枪舞,首先得有链枪,它是什么“兵器”呢? 链枪,是赣南客家人在春节期间使用的一种舞蹈道具。做链枪是颇有讲究的:得选二至三年生、无虫蛀不变形、笔直坚硬的桂竹子作为主要材料。竹子从山上砍回来后,应阴干,削平竹节,刨掉表皮,去头除尾,再用密齿锯将每根链枪竹裁成二尺四寸长,寓意为农历廿四个节气;竹子两头约三寸以内均匀地呈对称状开五个孔,寓意为五谷丰登;每个孔内有铁线一节固定在两侧竹筒上,其中四个孔的铁线内串有七个四眼铜钱,最中间一个孔内铁线上串有八个铜钱,合计三十六枚铜钱,寓意为六六大顺。 链枪舞虽是单独的一个舞种,因演出时间较短,故不能自成体系地专场演出,通常是新春佳节组织茶灯演出队时,融合于其中的一个小剧目。茶灯队的活动,一般在正月初至元宵节期间,一年中就这么个时间段。各地的传统茶灯戏班子,在农历过年前,得预先聚集文艺骨干,招募新鲜力量,排练好节目,如采茶舞、茶灯舞、矮步舞、扇子舞、链枪舞、小品等具有客家特色、宣传正能量的小剧目,以增添喜庆氛围。 链枪舞的表演者均系年轻俊俏的茶妹子,只见那四周的竹筒火照得如同白日,脸似桃花、身穿统一彩色戏装的四至六位姑娘,现身于厅堂的正中央,每人右手持一根链枪,伴随着乐队奏起喜庆欢快的曲调,便整齐划一地翩翩起舞。她们先将链枪的一头在地板上敲一下,那众多铜钱便立即发出铿铿锵锵的共鸣音,然后有序地在左右肩膀、左右手臂,以及左右腰部、左右胯部用链枪的两端交叉敲去,那清脆悦耳的金属撞击声,与腾挪跳跃的欢快舞步完美结合,让观众们尽情地享受着美妙的视觉与听觉盛宴。 在瑞金市九堡镇,曾长期流传着一句“小陂人打链枪,来过下(再来一下)”的口头禅,这其中还有个小小典故:小陂村黄支潭、桥背、禾坪脑一带的茶灯队表演出色,链枪舞跳得精彩,引人入胜。在阵阵喝彩声中,观众里常会有一人领头呐喊:“跳得好不好?”众人便欢呼:“好!好!好!”领头人又一声高唤:“再来一个要不要?”众人答:“要!要!要!”于是引领人便唤:“一、二、三!”众人便习惯性地跟进:“快!快!快!”于是,该链枪队便从幕后重返前台,再打一次链枪,再跳一支舞,然后再次谢幕。不过因为正月里演茶灯,每个晚上是一个厅堂接着一个厅堂的通宵表演,白天往多少个厅堂发送了红帖,晚上便得演完多少厅堂,人再辛苦,也不可失信。所以,链枪舞也是受到时间限制的,自然不可能一味地“来过下”。 当演过茶灯的厅堂主人们,赏给戏班子大红包后,观众们也会知趣地自动离开。如还想继续欣赏美妙的链枪舞,可跟随茶灯队的脚步,赶往下一个厅堂内观看。 如今,赣南人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客家链枪舞等优秀传统曲目被传承下来,在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不断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