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南昌起义军在永定

2017-07-31 09:42:00 刘永良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和南昌起义90周年,也是中共永定县委成立90周年。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领导了震撼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工农红军的时期。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广东潮汕地区时曾先后两次途经永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从而加快了建立闽西地区第一个正式县委——中共永定县委的进程,促进和推动了永定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

起义军二次进入永定

根据原定计划,起义军从8月3日开始离开南昌,向南经临川、广昌、瑞金,转战于赣南、闽西和粤东北。目的是“准备同富有革命传统的广东东江地区农民起义军汇合,发动土地革命,进军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并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举行北伐”。

9月6日,起义军第十军到达长汀。9日,首途开往上杭,永定党组织负责人张鼎丞、卢肇西、陈正等专程到上杭迎接起义军。10日,起义军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人在上杭琴岗书院接见了张鼎丞、卢肇西、陈正等人,向他们阐述了南昌起义的经过和南征广东的目的,并对闽西地区应如何开展武装斗争作了指示。16日,起义军从上杭分水陆两路到永定峰市。水路是从汀江乘木船顺流而下,经南蛇渡进入今永定洪山,直奔峰市;陆路则从上杭县城出发,徒步经稔田进入永定洪山河东,横渡汀江到河西,再经田梓、五坑、长化、三丰,到达峰市。一路上,只在离峰市不远处曾与陈铭枢的小股国军交火,国军不战而逃。其余原已盘踞峰市的集官、匪、商于一身的国军陈荣光(时拥有武装500余人),以及仙师一带的民团,全部慑于起义军的威名,早就脚底抺油,溜之大吉了。

起义军途经永定峰市、洪山等地,先后持续了7天之久。起义军所到之处,均张贴《宣言》、布告,书写“工农暴动起义”、“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压迫民众的国民政府”、“实行减租减息”等墙头标语。起义军还派出宣传队开展革命宣传和做群众工作,协助泮境、田梓、小墩、上塔、迳石、九州、石杰等乡恢复和发展农民协会,发展会员900多人。7天后,起义军沿汀江而下进入广东大埔虎市(又名石市,离峰市仅10华里山道),到达青溪镇石下坝。中共大埔县委书记兼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团长饶龙光闻悉此消息,立即率领农军第一连(即太宁农军,当时县委机关和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团部驻在太宁),汇合张鼎丞率领前来支援的40多名永定农军攻入大埔县城茶阳,为起义军南下潮汕扫除障碍。10月7日,朱德、陈毅率部2500余人越过饶平、平和交界的松柏关,进入福建平和县。8日,起义军部队攻克平和县城九峰。10日,朱德在平和秀芦溪召开干部会议,商讨部队行军路线。当时受中共闽南特委委派为向导的永定党组织负责人卢肇西、陈正等列席了会议。会议决定起义部队向永定方向挺进。

10月11日,起义部队翻越永定与平和交界的仙岽大山进入永定。经湖背岽、月流、月霞、太平寨到达下洋圩,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号召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12日夜,起义军离开下洋圩,经中川、觉川、思贤等地翻越三层岭大山,途经大埔的太宁后转道再至永定峰市、洪山,而后向武平方向挺进,前往赣南,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样,起义军第二次进入永定,与距第一次相距24天。

永定参加起义的革命夫妻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在参加起义的队伍里面,永定的江德贤、何正生堪称是一对“革命夫妻”。

江德贤(1906—1930),永定区高头乡“土楼王”承启楼江氏二十五代孙。曾因革命工作需要化名杨柳青。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江德贤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25师73团,担任排长兼连党支部组织委员。第四军就是叶挺“铁军”。何正生(又名何更生、何柏华),1911年农历正月初一生于福州城内西门一个中医家庭。1924年夏考入福建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秋,她由同学潘珍美(中共党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加入共产党。江德贤与刚参军的何正生等组织福州市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支援东路军挺进浙江。1926年12月,江德贤和何正生经江董琴推荐考入武汉中央政治军事学校,成为第六期学员。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江德贤、何正生都参加南昌起义。江德贤所在的25师由师长周士第、党代表李硕勋率领参加起义,划归朱德的九军指挥。何正生则在起义中不顾生命危险地传达指挥部指令并参加战斗。南昌起义后,起义军突出重围,撤离南昌,渡过韩江,几经辗转后,向饶平前进。在三河坝的血战中,江德贤亲自任机枪手,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战后提升为副连长。

后来,奉朱德指示,江德贤、何正生、罗皋、李西亭(营级)4位同志留在永定,支援地方党的工作。其中,江德贤被任命为闽南特委驻永定交通联络站站长,负责闽西南与粤东的党组织之间的联络。江德贤在高头乡,与江桂华等建党团组织和发展积极分子;办夜校、做好宣传以发展农会会员、组建农军连,带连队组织金丰暴动。曾任闽西红军第七军十七师政洽部主任(正师级)。1929年以福建省委特派员身份并被派往泉州地区,重建泉州党的组织工作,同年9月,组建中共泉州特支,任书记。1930年春在泉州被捕,在福州英勇就义。何正生负责妇女方面工作,在高头乡成立农民协会时,吸收广大妇女参加农协组织。妇女们扬眉吐气,参加各种会议。观看了“金丰青年社”和“永定青年社”演出的文明戏:为争取婚姻自由的《孔雀东南飞》,讴歌妇女英雄人物的《花木兰》和暴露妇女受欺压的《苦媳妇》《等郎妹》等剧目,深受教育。夫妻俩为永定的武装暴动和开展反敌“清乡”斗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长篇小说《血色黎明》写到:“子珍跟着毛委员在牛牯扑突围,亏了何正生同志的爱人江德贤是当地游击队长,掩护战斗立了大功。”

刘安恭长眠于永定的青山之中

刘安恭,字季良,1899年10月出生于今重庆市永川区何埂乡张家屋基的一个书香之家。18岁时前往德国留学,期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在比利时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党员。1927年8月1日,刘安恭与朱德(时任第3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兼南昌公安局长,刘安恭时任军官教育团副团长)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刘安恭与刘伯承等40多人一道,从上海乘船去苏联。在苏联,刘安恭被分配到高级射击学校学习,1929年初学成回国。

刘安恭回国后,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决定他为特派员,带着“六大”文件和中央2月7日给红四军前委的信,前往红四军指导工作。三月间,刘安恭从漳州、厦门经龙岩来到坪埔58团(闽西地方武装,后编入红四军四纵队)驻地。长途跋涉,他的双脚打满血泡,难以行走。后转至赣南,于4月3日到达瑞金红四军军部。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红四军领导层制定战略计划、研究具体行动方案,都是由毛泽东、朱德、刘安恭共同签署的。

1929年5月中旬,红四军从瑞金出发,经长汀县濯田、连城县新泉到达庙前。此时,于1月撤销的红四军军委又恢复了,刘安恭担任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5月21日,刘安恭与毛泽东、朱德一起,向闽西地方武装领导人布置了阻击尾追赣敌李文彬部,配合红四军进攻龙岩的战斗任务,并对红四军攻打龙岩行动作了具体部署。5月23日,红四军一举攻占龙岩城,歼敌两个营大部,俘虏200余人,当日撤出龙岩。26日进占永定。红四军撤出龙岩后,敌刘烈波部又窜回龙岩城。红四军派三纵队协助闽西地方武装二占龙岩。之后,红四军激战白砂,歼敌一团,继占旧县、南阳。6月17日,三打龙岩。至此,闽西红色区域联成一片,为闽西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奠定了基础。刘安恭为此作出一定贡献。

1929年9月下旬,红四军前委决定,留第四纵队在闽西坚持斗争,军部率领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向广东东江开进。1929年10月间,红四军二纵队司令刘安恭,带领部队数千人,从上杭中都浩浩荡荡挺进永定洪山,扎营在王寿山麓的田梓、老圩等地,并登上王寿山置瞭望哨所。司令刘安恭、团长饶化龙在圩场召开大会亲自讲话,播下了马列主义的种子。不久,刘安恭率二纵随朱德军长进入广东,先得知进占梅县之敌只有一个团后,欲趁敌不备,攻入梅县城。不料敌军实际为两个团,又负隅顽抗,红四军二纵屡次攻入,又屡次被迫撤出,最后只好向赣南转移。10月21日,在永定与广东省大埔县交界的青溪镇石下坝,二纵队与强敌相遇,刘安恭亲自率大队永定自芦下坝涉水,跃过汀江河。登岸后发现守敌粤军已于虎市前面的山头设防,控制制高点,红军若不能冲上去,即将被逼至河边激流遭至覆没。刘安恭迅速组织突击队向山头发起冲锋。守军的火力很猛,红军被逼在山坳里。刘安恭见状,夺过战士的一挺机枪亲自扫射掩护。他发挥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获名射手的神威,很准确地把密集的子弹像雨点般倾泻到敌人前沿,打得守军抬不起头来。红军战士从司令员的射击中受到鼓舞,个个奋勇当先,冲上山头,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刘安恭即率大队跟进,忽然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头部。参谋长郭化若急令人将司令员抬下,在送往永定城区的途中,刘安恭因伤重而牺牲,同志们将他安葬在仙师乡务田村,永远长眠于永定的青山之中。

这场战斗,红军击溃了敌军两个营,攻克了虎市(又名石市),但红军指挥员刘安恭却献出了他年仅30岁的生命。刘安恭的牺牲,是红军自井冈山下山以来首次损失的一员高级将领,使红四军遭受了“入闽以来未有之损失”。 2007年,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出品电视连续剧《井冈山》,由执导过《长征》的金韬担任总导演。刘安恭的革命历程和浴血经历,得以真实重现银幕。扮演刘安恭的演员,正是金韬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