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荡气回肠唱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表演谈

2017-11-13 11:30:0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荡气回肠唱采茶(文化圆桌)
——歌舞剧《永远的歌谣》表演谈

  有人说,“演戏就是演人物,没有人物就没有戏剧”。我在饰演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李龙槐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永远的歌谣》是一部红色题材巨作,它继承了赣南的红色文化,歌颂的是苏区干部的好作风,传承的是伟大的苏区精神。我是红军后代,生长在赣南这块红色土地上,对苏区精神、红色记忆耳濡目染。

  为了更加准确地向广大观众展现优秀苏区干部的人物形象,我反复通读剧本。故事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赣南中央苏区龙潭村,剧中主人公李龙槐是新当选的村苏维埃主任(村长),他在带领村民抗击饥荒,顺利度过夏荒的过程中殚精竭虑,以自己的无私奉献,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戴,自己却在借粮中英勇献身,铸就了苏区干部为人民赴汤蹈火的光辉形象。

  我反复揣摩人物心境,力图在人物刻画、表演风格上有新意。李龙槐是平民化、草根化的苏区基层干部,他的内心世界质朴、善良、乐观、聪慧、外柔内刚。因此,我有意识地将传统表演手段运用到情景和人物刻画之中,采用小花脸行当的手法,结合赣南采茶戏正丑的表演特色,将“逗、幽、猾、灵、正”融于一体。

  特别是剧目进入排练以后,我每天腰间挂着竹筒手拿彩扇,随时随地唱一段琢磨一段,舞一段推敲一段,牢牢把握“苏区干部好作风,弘扬苏区精神”这条主线,力求更深入贴近人物内心世界,寻找刻画人物的最佳方法。

  第一场《我就这样当村长》,夏荒断粮,饥饿威胁着村民生命。村民期盼选出新的村长带领大家度饥荒,李龙槐是党员,是最佳人选,但他自认年轻缺乏经验想逃避。当群众选他当村长时,为表现他心里没底手足无措,我用手中道具彩扇掩住自己的脸,蹑手蹑脚偷偷溜走。看似掩耳盗铃的一个类似“反丑”的滑稽小动作,却准确地刻画出人物当时的心境。但是,当李龙槐接任村长后,我则采用了另一种人物处理方法。在之后的捐粮、匀粮、送饭、借粮等事件中,我均采用“正丑”(赣南采茶戏独特的表现正面人物的行当)的表演形式,从语气、演唱、身段各个方面体现共产党员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前后对比,一个活脱脱的草根苏区基层干部形象熠熠闪光。

  第六场《我就这样来借粮》是全剧高潮,我利用拉拉提、台步,赣南采茶戏矮子步高、中、低桩,左右滑步等技巧来表现苏区干部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疾苦,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在表现遭到家丁鞭打,强忍饥饿折磨时,我使用了采茶戏中很少或几乎不用的高难度毯子功程式,用抢背、翻身串扑虎、乌龙绞柱等技巧来体现人物的心理历程。特别是最后八仙桌上的扇子舞,我充分利用赣南采茶戏身段、扇子花这些元素将人物内在情感充分地外化。同时,借鉴西洋发声方法融入戏曲唱腔的演唱之中,通过大化、变奏、移调等手法,将传统的《睄妹子》演唱得荡气回肠,把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每当演到这里,台下掌声雷动,这一段表演还被评论界誉为“灵魂的裸奔”。

  艺术必须贴近生活,鲜活地铺展人物命运。只有刻画出人物个性的独特魅力,用人性的力量去感化融合戏剧矛盾,才能真正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形象。《永远的歌谣》是号角,是永远唱响的红色精神,也将激励我在演艺道路上继续精进。(杨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