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客家医俗

2017-12-15 17:13:55 杨遵贤来源: 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过去,客家人居住在边远山乡,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衣食住行用等资源都是自行生产的,遇上有病,受“万物有灵”思想影响,总认为凡人有病都是神灵鬼怪作祟,所以就采用祝祷神灵或问仙、扶乩、占卦等来防病治病,后来出现了用草药治病。草药就是用植物的花卉、果实、茎根等为药,也包括动物、矿物等。这种药有生药熟药之分,生药是现采现用,熟药必须经过炮制或煎熬之后才用。它们可以内服(汤服、食用)或外用(佩戴、沐浴、坐卧、涂抹)。

  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客家地区农村有许多识药能医的人,有的地方几乎人人识药善医,几乎家家有秘方。谚语云:“遍地都是药,看你用得着用不着”“百草都是宝,看你会找不会找”。如“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这是告诉你用姜和葱,煎水内服治感冒。又如“家有半边莲,可以同蛇眠”,是说用半边莲可以治蛇咬伤。客家人有端午采药储药的习俗。临近端午节,自采或在集市上买一些草药晒干储存起来,以备不测之需。如有的村民还会在秋天采集茵陈存起来,到夏天可以泡茶解暑。

  此外,民间还有凭医者双手在患者体表运用治疗动作的疗法,如按摩(推拿),有的用简易的医疗器材治病,如针灸、火罐、刮痧等。

  还有一种是儒医治病。儒医治病,源远流长,是中国医学的瑰宝。这些专职中医在城乡都受人尊重,一般称为“郎中”,也尊称为“先生”,他们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的自己钻研中医典籍,通晓医术,自学成才。有的师徒传承,靠实践积累。有的在自己家里为人看病,有时会出诊,顾主会用轿或马来接。有的在药铺坐堂为人看病。经济富裕者,请先生开处方,到集市的中药铺点药炖服。

  客家地区儒医辈出。明朝洪武年间,会昌县的肖九贤以外科精湛而闻名。一次,他充当里长,押运毛竹到南京,适逢皇宫张榜招聘名医,原因是马皇后患乳痈病情危急,皇宫的御医束手无策。肖九贤闻知后,前去揭榜。他用药三天,皇后乳痈即愈,朝廷授他为太医院吏目,但他不愿就职,仍回到故乡行医。

  事实真是如此,儒医大多是饱学之士,雄厚的文化功底使他们能真正谙熟岐黄术的精华所在,并能触类旁通,将其应用到内、外、儿、妇各科中去。

  抗日战争时期,大的城镇才有西医诊所,但为数很少,规模也小,主要还是个体中医和草药铺等。20世纪50年代后,西医和中医才办了医学教育,开办了各类医学院校,培养了大批的中西医人才,同时提倡中西医相结合,医疗事业大为改观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