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精巧民居 深厚人情 福建土楼尽藏历史文化 □ 林意生 住,从来都是大家关心的事情,因为居住不但与建筑有关,更关乎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就会培养出一份街坊邻里守望相助的人情味,所以不少人听到一些旧式公共屋恏,如石硖尾恏、牛头角下恏等,因为重建而被清拆,不期然就会涌出依依不舍之情。 跳出香港,北望神州,就有更多深受人们“珍而重之”的住宅,其中一个较为港人认识的就是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在2008年7月7日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甚至有以土楼为背景的小说创作的出现,如何葆国的《山坳上的土楼》等,不论是土楼建筑还是内里凝聚的民风民情,都引人入胜,笔者有幸获香港中旅社邀请随团参观永定的土楼文化。由于土楼数目众多,单是永定县便有土楼23,000多座,这次的焦点便落在有“福建土楼之都”美誉的永定县,看看当地的土楼群。 这次到福建短游,看过一些有名景点,如行经初溪土楼群时的中川古村落,也吃了一些地道菜式,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福建土楼,所以特地在这里详细介绍这种蕴含易经八卦深意的建筑。 福建土楼是罕见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最早可追溯至唐末宋初朝代,到了明末清初时发展成熟,外表厚重朴实的建筑,内里尽显建筑智慧,亦藏着历代客家人的生活痕迹。现在亲身到永定欣赏一个又一个的精品,并非想像中那样可望而不可即,随着近年道路开辟和修复,现在参观土楼,比几年前方便得多,从厦门前往永定约需3小时车程,路程亦不像昔日般颠簸。 土楼受到人们的注意原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美丽的误会”。当时正值冷战时间,中美关系紧张,美国中央情报局从人造卫星的发现,误以为福建省地上一圈圈的蘑菇群是核基地或导弹设施,以作对抗台湾之用,后派人明查暗访才得知土楼真相,土楼之名由此而逐渐为外界所认识,到了1986年时承启楼更获选为“中国民居”邮票系列的福建民居代表,到了2008年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 客家人本是中原南迁的汉人,来自河南省,南下后聚族而居,建土楼作防御土匪、外敌及野兽之用。这次笔者走访的永定土楼位于闽西,规模宏大,结构精巧。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和谐社群,俨如一个小社会,楼内尽显血缘伦理关系,像永定承启楼共有400个房间,最多曾住过800多人。别因为土楼那土黄色的外表而看轻它,事实上要兴建土楼花费不菲,需要庞大经济力量才能支持,而土楼民众以往大多经营烟业包括烟刀、条丝烟,为兴建宏伟土楼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土楼有多款建筑形貌,有最先出现的方形和后来的圆形、半月形等。 永定县内土楼数目上万座,具代表性的有“土楼之王”承启楼和超过80年历史的“土楼王子”振成楼。各个土楼虽然各有不同,但布局上都有着基本结构,选址顺应风水多是依山傍水,而内里结构亦多以易经八卦作依归。客家人看重堪舆学说,希望为村民带来福泽,所以多会找风水师傅指点迷津,然后依地势而建土楼,倚山傍水,既是具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兼有防御、防震的功能,最重要的是适合聚族而居的生活。 选择建材以方便为主,就地取材,所需的土、木、竹、石都可在附近山区找到,十分便捷,材料以生土为主,配以竹木作墙骨支撑,分层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内里的以木搭成的房舍和楼梯全以榫位接合,不需加钉亦十分牢固,配上鹅卵石和砖瓦,显出建筑的风雅。置身于土楼之中,由于建材的关系,冬暖夏凉,卧室顶部都是通风,并不局促。 建土楼和盖顶都会择吉时进行,一层一层地往上盖,由于要等下层干了才能盖上新一层,所以并非朝夕能够完成。土楼与风水有关,厚重的土楼反映客家人重视风水、敦亲睦族的观念,而对仗工整的楹联及土楼内多有私塾,可见客家人崇文重教的风气。 防震防火 冬暖夏凉 圆形土楼比方形土楼优胜之处,不单因为方便通风采光,其防风防震的效果也比较好。永定环极楼曾遭7级地震所损,墙体震裂20厘米,但其后却能慢慢自行复合,足以证明土楼防震的坚韧程度。 而一般圆楼仿如一幅八卦图。外围楼墙的厚度,由底层到顶层逐层递减,形成向心力,有助抗震。圆楼由2至4圈组成,环环相套。内环围着的祖堂,是聚众议事、婚嫁的地方,也有土楼以书房作毗邻,亦是私塾,是孩子读书的地方,向外推出一环则为客房,以接待客人,最外一环的1楼大多是厨房、客厅,2楼是储物和粮仓,3和4楼则是睡房。 走上楼梯之际,仍可听到木楼梯传来的“嘎吱”声,由于第三四层的回廊则铺砌地砖,所以行经时不会发出声响,扰人清梦,又能防止火势蔓延上住房,这些都可说是想得周到的地方。而睡房走廊则有隐藏式柜子,内藏水缸和尿缸。当然,现在楼内已建了洗手间,方便、卫生得多了。 好些建筑成熟的土楼,烟囱是藏于土楼墙身,直达顶层,以防外人从烟囱潜入。而楼门多是厚重木门上加了一层铁,并有门闩,防御度甚高。而且圆楼不存在死角,易于观察敌情,武装反击。加上土楼内饲养鸡鸭,又有水井,楼外则多饲养猪,可以自给自足,把敌人拒于门外。 当地人喜欢泡茶,福建盛产茶业,尤其是铁观音,走访土楼时,看到居民围成一圈品茶,闲话家常。而土楼里常见的景象,多是长者闲坐着和妇女照顾着子女,鲜有年轻人在那里。 (香港《文汇报》2009-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