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难忘土楼“申遗”的 那些事儿

2018-06-23 13:16:00 简秀仁来源: 永定新闻网  责任编辑:   

转眼间,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已经十周年了,作为土楼“申遗”的亲历者、原龙岩市永定区政协副主席郑新彩欣慰地说,“土楼‘申遗’成功,是我们为子孙后代做的一件大好事!”

2008年7月7日晚,庆祝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申遗”成功专场文艺晚会在永定县青年影剧院举行 刘永良 摄

漫漫“申遗”路恰恰也是十年,一路走来,一幕幕酸甜苦辣仍清晰地印刻在郑新彩的脑海中,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1999年,永定成立“永定客家土楼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委员会”,“申遗”工作正式列入日程,时任(以下所有涉及的领导职务均为时任)县政府副调研员的郑新彩担任县“申遗”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10月国家文物局明确表示土楼可以申报“世遗”,引起了省政府领导的重视。12月17日,潘心城副省长专程到永定考察土楼。12月27日下午,省文化厅召集永定、南靖、华安开会,确定以“福建土楼”名称申报“世遗”,争取2002年“申遗”成功。

备战了两年多,由于种种原因,福建土楼未能如期列入2002年中国“申遗”名单。同年,因工作需要,郑新彩担任他职,没有再负责“申遗”工作。其后几年间,永定“申遗”工作仍在持续,但“申遗”的紧迫感大不如前。

2007年,郑新彩重新担任县“申遗”委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3月5日,恰逢正月十五,省文化厅召开“申遗”会,明确福建土楼列入2008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土楼申遗开展建档工作

省文化厅领导在会上说,“土楼‘申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永定历来是土楼“申遗”的主力军,现在各项工作却严重滞后。随后在漳州召开的会议上,国家文物局领导说:“全国在排队的很多,机会给了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86年开始申报世遗从来没有失败过。世界上有些人有意见,总有一天会失败,但愿失败不要落到你们头上,一旦失败,全国人民饶不了你们,各省、市饶不了你们!”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个自然遗产,一个文化遗产。在列入申报文本的“六群四楼”中,永定占了“三群二楼”。时间短任务重,6月,省里组织验收;7月,国家文物局验收;8月,联合国专家验收。可是当时,永定连一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还没有,各项准备工作基本没有开展。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让郑新彩倍感焦虑。

2007年6月12日—13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考察土楼。刘永良 摄

土楼“申遗”已历经近十年,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不能功亏一篑,必须全力以赴!全县从上到下形成共识,选定国税大楼第八层为永定土楼“申遗”办公地点,从县直、乡镇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制订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各项保护管理制度,环境整治补缺补漏,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宣传教育进家入户。

整治现场

“那是一段十分难熬的日子,没有照葫芦画瓢的范本可参照,没有很明确的标准,全靠理解国内专家的理念,结合实际自己去发明创造。”申报区内不协调的建筑物能拆迁的尽量拆迁,不能拆迁的都要进行整治改造。郑新彩的父亲是泥水匠,见过父亲用水泥拌黄土可把外墙粉刷成土黄色,于是请来泥水匠,将黄土、水泥、砂混合成粉刷材料,修饰申报区内现代化建筑的外墙。几番试验终获成功,后来这种粉墙配方在土楼“申遗”中被广泛使用。在整修土楼内部环境时,他们又探索出用福尔马林将新木头作旧,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

“那又是一段工作效率很高的日子。”“申遗”办的号令非常有权威,只要是“申遗”办要求做的事,各部门、单位和乡镇一定想方设法去完成,真正形成了举全县之力的氛围。那是因为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申遗”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份,省里组织检查,永定一举改变了局面,各项工作得到了省文物局领导的肯定。

2007年8月29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派出的“世遗”专家、加拿大人狄丽玲博士如期而至。福建省副省长,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文化厅,龙岩市委书记、市长等相关领导全部汇集永定。外事接待,处处小心。郑新彩负责到厦门机场迎接专家,接机后,在中巴车上一路小心,谨慎说话。在永定宾馆吃完晚宴,专家要求马上工作。到了会议室,按照原来准备的程序由永定汇报,可是专家却要求省里汇报,同时不断提问,搞得大家很是为难。会后,大家一直捉摸专家的意图,紧张得全都一夜没睡。第二天现场考察,专家组只要求相关人员陪同,郑新彩成为陪同引导人员,专家有关土楼保护管理方面的提问由他负责回答。一天下来,专家一路OK连声,大家心情总算放松了一点。第三天,专家看完所有“三群二楼”,虽没有发表意见,但从脸部表情看,专家是满意的。狄丽玲博士还在郑新彩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段英文题词:“非常高兴认识你,你是一位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的人。”

狄丽玲博士在申遗办

狄丽玲博士现场考察

2007年9月3日,郑新彩(左一)陪同“世遗”专家狄丽玲博士(右一)、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右二)在高北土楼群的承启楼观看屏风。

2007年9月3日,郑新彩(中)与永定“申遗”办副主任胡大新(左)陪同“世遗”专家狄丽玲博士(右)在振福楼题词

“现场考察结束了,留下来的是等待和前所未有的焦虑。”按照程序,离结果公布还有一年的时间,永定在不断地巩固成果,生怕申报区发生什么不测,火灾、人为损坏、乱建、游客投诉,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使“申遗”工作毁于一旦。大家担忧并全力以赴地工作着。

2007年12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专家评审会议,专家商定要淘汰50%以上,福建土楼被安排在第一个讨论。专家非常认真,结论是原则通过,要求补充材料。

2008年3月12日,专家再次讨论。国家文物局巡视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从异国给郑新彩发来短信:“消息不坏,保密。安心做好后边的事。”等待是最难熬的事。“那段时间真是度日如年啊!”如今说起,郑新彩仍感慨万千。

加拿大申遗会场

2008年7月,终于等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加拿大魁北克时间7月6日18时05分开始审议“福建土楼”,那一刻是北京时间7月7日清晨。又是一个不眠之夜,郑新彩在期盼中等待。7时许,他终于收到了余德辉县长从现场发来的短信:“我们成功了!”郑新彩兴奋无比,仿如孩童般欢呼雀跃,把这一消息立即群发给领导和亲朋好友。

加拿大申遗会场

2008年7月10日,中国福建(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在振成楼开幕,1000多人相聚永定。土楼客家文化节以“奥运风·海西潮·土楼情”为主题,旨在让世界了解客家土楼、让客家土楼走向世界。期间,还举行了“弘扬客家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签名活动、客家文化学术交流研讨会、专家讲座等。
刘永良 摄

如今,“申遗”已成往事,但郑新彩却深感“让土楼永续保存,造福百姓、造福社会”的使命和职责依然任重道远。担任永定政协副主席期间,他每年都要带着政协委员去“世遗”土楼开展调研视察,为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