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守护好 传承好 运用好

2018-07-06 10:52:00 刘永良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守护好 传承好 运用好
——永定客家土楼“入遗”10周年巡礼

□ 刘永良

“环山聚气,风水兴焉;垒土成楼,客而家焉。客家故里,闽西永定。岁逢戊子,小暑黄经,魁北克城,一锤定音。土楼申遗功成,四海万邦扬名……”北京时间2008年7月7日6时30分,从加拿大魁北克城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振聋发聩的特大喜讯,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获得成功,为永定获得了一张通向世界的“名片”,打开了永定走向国际之门,铺就了永定开放发展之路,人们无不欢欣鼓舞热烈庆贺。
转眼间,10年过去了。
“10年弹指一挥间。”10年来,永定人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倍加珍惜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竭力把来之不易的“世界文化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不断寻求保护管理与发展利用的平衡点,以文化遗产为依托,以旅游产业为载体,走出了一条世界遗产保护带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反哺遗产保护的路子,既保护了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保证了遗产的活力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促进了旅游发展和民生改善。

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刘永良 摄

以敬畏之心,守护好精神家园
“列入世遗名录并不意味着‘功德圆满’,而是赋予了我们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展示和遗传后代’的更为神圣的使命。”面对“世遗后时代”,永定上下抱有一种对遗产的敬畏感和对遗产保护的忧患感,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按照世界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原则,开展了系统的保护工作,守护精神家园。
保护文化遗产,规章制度和规划保障是关键。永定在福建省率先成立县级文物局,并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全面了解永定的文化资源,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同时,早于2006年就编制了《永定客家土楼保护规划》,2008年根据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进行了修编,形成《福建(永定)土楼保护规划》,并经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杰出项目奖。永定还相继出台了《福建(永定)土楼保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依法依规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区财政每年配套2000万元旅游专项经费用于土楼保护和旅游宣传等,土楼旅游公司也将门票收成的20%以上用于保护投入,实施了以改善旅游、卫生、通讯、供电、消防、交通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的一系列保护性建设工程,不断推进整体遗产风貌保护。此外,构建齐抓共管的区、乡(镇)、村、楼4级土楼保护管理网络。指导景区村民修订《村规民约》,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提升村民保护土楼的自觉性。
“2008年以来,我们争取上级文物专项经费补助已突破1亿元,主要用于土楼保护工程。”区文物局局长赖晓东说,永定区积极做好列入“国保”、“省保”的土楼保护维修方案编制工作。目前,列入世界遗产的10座“国保”土楼、列为“国保”的西陂天后宫的维修方案、洪坑土楼群消防方案等都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此外,永定创新、务实地开展遗产地监测与保护管理工作,建设了以文物安全实时监测、智慧管理平台、官方网站和营销系统为主要内容的遗产保护监测管理系统,集保护、管理、服务于一体。在全国首次利用激光三维测绘技术为福建土楼——承启楼进行扫描检测并绘制出毫米级的三维立体数字模型,解决了古建筑整体变形观测难的课题。
永定区还肩负使命和责任,履行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庄严承诺。在客家博览园内建设了占地面积4288平方米、建筑面积10692.7平方米、展厅面积4320平方米的福建土楼博物馆,有机融入历史、客家、侨台、民俗、美食等内容,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手段多样,不失为具有完整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地方博物馆的特色展览。目前,馆藏文物总件数已突破1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016件/套。

“土楼王”承启楼 刘永良 摄

以历史之责,传承好土楼文脉
永定土楼里的客家人聚族而居、守望相助。大大小小的土楼里分布着一个个大家族,也形成了一个个“小社会”。敦亲睦邻、崇文重教,是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客家人尊祖敬宗,每个姓氏都有族谱,记录昭穆世系。祖宗的嘉言懿行成为祖训家规,一代代留传下来。”在土楼,每个姓氏都有属于自己的家训,以楹联或诗词的形式,记载在族谱上,题写在宗祠里,镌刻在土楼门厅间……10年来,永定区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挖掘弘扬客家文化,打造提升文化品牌,完好地保存了土楼文化积淀,延续了历史文脉,诠释“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
走近庆成楼,首先映入眼帘的这副门联“庆子孙贤由礼义,成先人志在孝忠”,简简单单的14字里有“礼”“义”“孝”“忠”。文字虽简短,可意涵却很丰富,让人刚进楼就体会到了客家人重家风家训的浓厚氛围。而在这里,还坐落着创建于2014年6月的全国首个客家家训馆。2015年9月底,中纪委领导考察客家家训馆时称赞说,“客家家训体现真善美,没有一点假大空”。当年10月13日起,中纪委官网头条先后推出“福建龙岩客家家训”3集专题片《振纲立纪兴家报国》《训以治家 八德育人》《行走天下饮水思源》,社会反响强烈。2017年11月,客家家训馆被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确认为现场教学点。目前,永定又在家训馆所在的庆成楼三楼开辟一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展示厅。
2016年,永定对客家家训馆进行改造提升,涵盖了客家源流、祖训家规、客家厅堂、客家私塾、楹联匾额、家训故事、客家俗语、家庭美德等8个部分的内容,其中第2部分“祖训家规”集中展陈了永定人口排名前60位姓氏的祖训家规。有“先国家,敦孝友”告诫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王氏家训,也有“心术正而言行皆正”教导做人要正派的刘氏家训,还有“业虽不同当勤则一”要求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勤奋的黄氏家训……不同姓氏的家训侧重点虽各有不同,可字里行间却都流露出客家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和向真、向善、向美的追求。
好家训出好家风。在永定土楼,流传着不少传承好家风的人物和故事,如竭力支持抗日救国的胡文虎、拾金不昧的小货郎苏宛松、金砂乡已持续20年来的诚信无人菜摊……2018年1月4日,在世界文化遗产振福楼里,永定新创建客家家风楼,与家训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是因为有好家训,才会有好家风,家训馆与家风楼是完美结合的一个整体。”永定区纪委常委江浩洪说,客家家风楼以“客家家风世代传”为主题,设立了10个展室,分为厚德、忠孝、耕读、勤俭和清廉等5个篇章,集中展示流传于土楼乡间的好家风故事。
家训馆、家风楼,让优良的土楼家风四海传扬,使土楼瑰宝传扬的空间宽度不断拓展。近年来,永定区通过开展“我的家训家规”“我的家风故事”等活动,积极参与搜集、整理民间流传的以“平安和谐”为主题的不同姓氏家训、山歌、典故等特色文化题材,组织编写客家家训“和文化”《三字经》,深度挖掘客家文化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大力弘扬和挖掘客家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湖坑镇南溪村设立了“和文化”家训馆,峰市镇河头村将全村10余个姓氏的祖训图文并茂展现在文化长廊上,湖雷镇上南村将祖训家规刻在公园的石头上……这些家训家规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正焕发出新活力。
永定区从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中吸取艺术精华,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永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文学、影视等文艺精品。交响音诗《土楼回响》获得首届中国音乐奖金钟奖,被业界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为客家人创作的交响乐”;大型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开全国县级文艺团体赴国家最高艺术殿堂演出先河;大型原创歌剧《土楼》,在中国首届歌剧节囊括所有奖项,在中国第十届艺术节上荣获国家艺术最高奖——文华优秀剧目奖。此外,永定合作拍摄了《红色摇篮》《下南洋》《远山的土楼》《唐山到南洋》《一步之遥》《衍香》《总有晴空》《土楼探秘》《百家讲坛——客家人》、《土楼情客家人》等以客家和土楼为题材或场景的电视电影。其中,《衍香》2014年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2014年,制作了26集少儿科幻动画片《星际土楼》、26集动画片《土楼探险》。2016年7月8日推出的国产动漫电影《大鱼海棠》,取景点基本上是永定土楼,更是把土楼宣传推向一个新高度。《土楼风情》《土楼礼俗》《土楼楹联》《土楼歌谣》《土楼故事》《土楼文物》《土楼工艺》《土楼风光》《土楼美食》等9册“永定客家土楼文化丛书”,为提升永定区的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宣传、推广永定土楼形象和魅力,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促进客家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文化影响。永定设立了土楼营造技艺、客家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习基地,做好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申报工作,让土楼非遗万代流传,使土楼技艺传承的时间长度无限延续。

初溪土楼群 陈 军 摄

以自豪之情,运用好世界遗产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旅游的本质是生活,是前人传承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后人创造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无疑,文化遗产既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又是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是吸引世人旅游的“磁石”。10年以来,永定区坚持以文化遗产为依托,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路子。
如今,永定客家土楼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成为5A国家级旅游景区,龙湖也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东楼西湖”的旅游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文旅兴区”战略正在实施,永定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当地百姓也在土楼的保护开发中不断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2008年,土楼景区接待游客3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5亿元、旅游总人数97.2万人次;到了2017年,土楼景区接待游客52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6.9亿元、旅游总人数826.85万人次。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永定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以客家土楼为依托、以客家文化为特色、规划项目34个、总投资200亿元的福建土楼永定客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娱乐演艺、工艺创意等文旅深度融合业态,做好“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客家美食、民俗演艺、文化研学、运动养生、互联网、精准扶贫、城乡统筹”等,整合土楼世遗、客家文化、健康疗养和水上休闲等多种旅游资源要素,加快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以世遗土楼为核心的世界遗产文化游,以初溪、南江、中川、岩太等一批独具韵味的古村落为依托开发的乡村生态游,以永定“金砂暴动”遗址、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泽东楼、牛牯扑为主的红色文化游,以龙湖、天子温泉、王寿山、客都温泉为重点拓展的休闲养生游,以东华山、南华山、西陂天后宫、燕子岩为代表的朝圣游,以客家古镇、客家博览园、自然博物馆、梦幻土楼等文化演艺特色街区游。如果把土楼比作“太阳”,把龙湖比作“月亮”,那下洋中川古村落、金砂红色旧址群、客家古镇、客家博览园、南江土楼景区等12个景区国家3A级景区和王寿山、东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仙岽省级森林公园这些“星星”,就逐步形成“日月同辉,繁星璀璨”的永定大旅游格局,实现从“土楼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为着力推进文旅融合,永定区按照“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的理念,实施“文化进土楼”工程,提升土楼的文化内涵。“我们不断提升建设客家民俗馆、家训馆、土楼自然博物馆等项目的同时,在土楼景区内策划新建读客书屋、非遗馆、AR土楼秀、民间绝艺馆、客家酒坊等项目,目的是让文化进驻土楼,让商业退出土楼。”永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曾佑繁说,“只有挖掘土楼文化内涵,才能差异化打造土楼精品,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的供给,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在家训馆,游客可以详细了解到客家源流、客家家训、楹联匾额、家训故事、俗语警句、家书庭训等内容,重要的是这里提供免费WiFi,游客进门后可下载导览APP,用这个APP扫描馆内带有“AR导览”标签的展品,手机里立刻播放相应的讲解——可不是照“图”宣科,是对展图进行故事扩充。
棉花滩水电站建设后形成的福建省最大人工湖泊——龙湖,被誉为北回归线上沙漠绿洲里的“一块翡翠”。为了开发龙湖,永定区正在建设永梅公路。公路开通后,“天堑变通途”,将改变永定城区处于龙岩市“麻袋底”的位置,化劣势为优势,与莆永高速永定段形成一条“循环路”,迎接广东、港澳地区超1亿人的旅游市场。届时,广东方向游客可从洪山乡进入永定,游览龙湖后,前往土楼景区参观,然后从下洋镇上高速公路回到广东,一路畅通无阻,让龙湖与土楼相互呼应、共放光芒。
秀美的生态环境,给龙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永定区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探寻全域旅游和经济转型的绿色模式,充分利用龙湖的生态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垂钓、皮划艇训练等运动休闲项目,通过不断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推动了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了旅游新业态形成。打造“东楼西湖”旅游格局的重要项目——龙湖水上体育运动休闲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建成,训练基地包括体育码头、船库、体能训练房、教学用房、医护室等。正在推动的二期项目包括龙湖步行/自行车观光路、水岸商业街/夜市、生态岛、野营地、游客服务中心、度假别墅、体能拓展训练中心等。永定区还在龙湖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筏钓平台,可同时接待400人以上进行垂钓运动。
永定区积极培育和丰富全域旅游发展新业态。2018年5月开街的客家古镇,距莆永高速永定连接线北出口仅800米,包含客家广场、民间综艺馆、衙门、过街楼、古戏台、庙会广场、城隍庙、西溪河、特色四合院或排式客栈、烟雨阁餐厅、七贤书院等文化旅游景点,是未来永定新的游客集散中心。紧扣生态、运动、健康体验游,永定全力打造漂流旅游景区。今年6月1日,永定区总投资5600万元的龙门峡漂流项目开漂迎客,填补了永定境内旅游休闲无漂流项目的空白,为永定全域旅游增添了一个新亮点。此外,第一期投资约1340万元的永定南溪土楼沟漂流项目,7月9日又将投入运营。眼下,永定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正在开发岩太野奢度假村民宿项目,为游客提供一处极具舒适感又不失深厚文化底蕴的假日小憩之处,在感受大自然无比美妙风光的同时静静感受土楼文化气息,体验“玩土楼”“住土楼”,增加“过夜游”,拉动土楼旅游二次消费,推动土楼旅游转型升级。

永定旅游,已经不只是土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