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有感于“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

2018-07-12 17:17:17 刘永良来源: 永定新闻网  责任编辑:   

有感于“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
□ 刘永良

《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专门讲到了“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习近平为此告诫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

在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很难听到真话。究其原因,根子在自己身上。因为,能听真话,才有人向你讲真话;喜欢听奉承话,就有人净向你说好话。向真话摇头等于向假话招手,这样的人只能在混沌中行走。

据《古文辑要》记载,李世民时期有一个忠直敢谏、有棱有角的诤臣叫裴矩。此君在隋朝做官时,却是一位阿谀奉承、八面玲珑、溜须拍马之徒,那时的裴矩,总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讨隋炀帝欢心。到了唐朝,他却一反常态,经常对朝政发表不同的意见,有时甚至当面跟唐太宗顶撞、争论。对裴矩这种反常现象,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的上级,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这到底为什么呢?司马光就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裴矩的从政轨迹说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只想听“顺耳”话,压根就听不进“逆耳”的话,有谁还敢向你讲真话呢?

真话,即符合实际之话,实事求是之言,也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讲什么,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客观反映情况。听真话,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是了解情况、科学决策的重要途径、方法和基础。只要领导干部带头讲真话,敢于听真话,群众才会讲真话。

讲真话,是一个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敢于并坚持讲真话,既是必须恪守的政治品格,也是党的纪律的一贯要求。而讲真话与听真话是相辅相成的,讲真话的前提是得有人听真话。如果讲真话的人在那些“闻过则怒”“闻过即跳”的领导面前受到排挤“穿小鞋”甚至打击报复,而溜须拍马的人为取悦领导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光谏顺耳之言,却得到重用提拔,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没有人敢讲真话。

因此,讲真话也好,听真话也好,一把手是关键。群众讲,一把手带好头,啥事都会有盼头;党风政风民风,就看一把手吹什么风。如果一把手乐于听真话,善于接受批评,不仅会增强自己的领导能力,提高自己的领导威信,还会使直言之士多起来,使那些察言观色之人、溜须拍马之话失去市场。同时,要善于听。真话,未必能轻易听到,因为有时说真话担风险,有的人不愿说或者不敢说。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更多地走到群众中,对群众讲出来的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真真切切听到逆耳忠言、有益谏言,使那些藏在心里、卡在喉头、憋在嘴边的肺腑之言倾情而出,一吐为快。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此外,要敢于听。真言可贵,未必悦耳,甚至会使人脸红心慌,如芒刺背。领导干部“愿闻其过”“闻过则喜”,下面的人就敢于讲真话。总言而之,害怕真话是怯懦,掩饰真话是虚伪;而尊重真话,是一种胸怀,一种智慧,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