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洪坑村是一部需要不断解读的书。关于它的方圆及其它。 从巍峨壮观的洪坑民俗文化村新牌楼出发,坐着电瓶车,再回到黛瓦红柱的新牌楼原点,正好是绕着洪川溪的一个圆。 矗立在中轴线上的木牌楼凝视着我,像一位峨冠博带的官员。周围是鸭子地生态停车场。中门拱立。香樟婀娜。几处黑瓦土墙小平房。几棵硕大的古榕,虬茎系着红红的带子。让我讶异的,是竹丛掩映下的方形小土墙:戴着人字形黑瓦,透着小气窗,穿着小石裙,腼腆而质朴。还有,大片大片的青石地面,居然镶嵌着一小摞、一小摞的黑瓦,画出短短的黑虹。木楼、青石、中门、土墙、古榕、红带、绿竹、黑瓦、中轴线,似乎都在暗示客家的文化密码以及“方”的蕴涵。 走过宽阔的石拱桥,一眼望见塔楼旁的游客服务中心。一圆二方的造型,黄墙灰瓦的色调,让我有种亲近自然的怡然。服务大厅游客如潮。来到客家文化展览厅,一座二层楼高的客家灯盏让我震撼。它是由厦门大学艺术系教授设计的客家生活用品。土黄的灯身,圆润而柔婉,亲切而温馨;短小的灯芯,橘红的灯苗,仿佛时光穿越,温暖了童年的梦,是客家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艺术符号。 蜿蜒的游步道,青石墁地,宛如弧形树叶飘落在洪川溪两岸。一排排碧绿的柚树闪过,一座座古朴的石桥驶过,一杆杆奇特的“客星”扑来:星状的树杆上,刻着孙中山、叶剑英、杨成武、刘亚楼、陈丕显、张鼎丞、卢嘉锡、吴伯雄等,如一朵朵群星璀璨绽放。画眉长廊,游人在休憩,在赏鸟。庆云楼古戏台,艳丽古雅,恍若画境,迎大龙、打新婚、走古事、做大福民俗在表演。但我更愿意凝眸方形景阳楼恢弘的气势,四层的窗眼,红彤的对联,以及左角静静注视我的瑞狮头,它绚丽沉静的眼神流露出丰富意味,让我痴迷。不知什么前世因缘,蓝天、白云、绿树、石桥、溪水、木廊、土楼,让我有一种亲近的念头,而且我喜欢它们营造的恬静、寂寞的幸福。 有一条曲曲折折的上山步道通向宫殿式的奎聚楼,通向最高的观景台,我没有蹀去;府第式的福裕楼,也早已熟稔。穿过溪水潺潺的外婆桥,来到人迹罕至的林氏家庙。“国家一导”林日耕先生在讲解。我知道,林氏家庙蕴含着许多家族文化密码,它的秘密躲在对联的背后、石雕的图案、鲤形的塘里,还未被发掘。二十四根石笔矗立在浓酽的茶色阳光里,或文官或武将,流动着一种磅礴的气韵。石笔上都系结着红布带,雕刻着功名职衔的辉煌,在阳光下散漫出迷离的金色。我站在林鸿辉石笔下留影,他曾任福建省参议员、四县县长,是日本留学生。其二哥林鸿超是民国中央众议员,他们兄弟兴建了中西合璧的振成楼,而他们的父亲林仁山闯荡全国开设烟局,兴建了中西合璧的日新学堂与福裕楼。父子、兄弟的经历,让我想起一个词:见多识广。洪坑村38座土楼,每一座都是建楼者品格修养的雕塑。 溪畔榕荫下,十番音乐悠扬弹奏,苍老的表情凝重而虔诚。振成楼的天空浑圆迷人。它外土内洋,外圆内方,儒中蕴佛。它不偏执一端,不固执一点,包容中庸平和大气,宛若那浑圆的天空与柔顺的墙体。楼外,竹林蓊郁,水车悠转,草坪茵茵,塘荷滴翠,“世界遗产福建土楼”的蓝色标志石静卧门前…… 从福裕楼的飞檐斗角,到振成楼的浑圆顺合,天空显得更亮,天地显得更宽。方代表一种坚守,一种正直,一种执着;圆代表一种吸纳,一种包容,一种变通。方是棱角铮铮的境地,让人敬畏;圆是圆通完美的境界,让人愉悦。圆通不是圆滑,正直不是成熟。圆楼是一种文化隐喻:人生懂得包容变通、适时进退、阴阳平衡才是美丽的。 伫立红灯高悬的仿古牌楼前,回眸余秋雨大师的题字“着土为大,因圆而恒”,我的思绪一下被点亮了:使用伸缩自如的泥土才能构筑宏大,因为圆通顺变才能永恒完美。我们平凡生命的密码以及世间万物的奥秘,不也是这样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