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福建永定土楼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模式”。目前,永定现存土楼数量有2.3万多座,有方形、圆形和五凤楼等30多种,被世人誉为“土楼之乡”。尤其是圆形土楼,成了众多土楼当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建筑。2000年2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专程到永定考察后认为,“土楼的根在永定,其他地方的土楼是枝”,并为其赋诗一首:“绝无仅有天地间,外如城堡内家园。中原几度经战乱,聚族迁居千百年。”时至今日,永定土楼已经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文化旅游胜地。
永定土楼:守护传统文化讲好文旅故事 □吴健芳李金枝 福建永定土楼,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永定土楼景区积极走出“深闺”,通过“申遗”、文化进土楼等方式,在世遗保护、文旅融合、品牌打造等方面不断突破,捧回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等金字招牌。 神秘“基地”变旅游胜地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一首土楼民谣,生动简洁地刻画了土楼的大致模样,它承载了当地人的土楼记忆,也让游客对土楼有了最初印象。 永定土楼是伴随客家先民迁入永定而产生的。它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以夯筑土墙作承重和围护结构,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是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具有良好的安全防御、防风抗震、通风采光、阴阳平衡、适于生产生活和聚族而居等优异功能。 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经3代,历时半个世纪,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闻名遐迩的承启楼,在日本被评为当年最佳邮票,承启楼也借着这方寸邮票名扬四海。 有趣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卫星发现福建闽西布满了无数个大小不一、呈圆或方的不明建筑物,猜测可能是核反应堆或者导弹发射基地,而且规模庞大,数量惊人。经探明,这些原来是一座座土楼古民居建筑。随后,永定土楼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往考察研究,随后更有无数旅者慕名而至。 今年67岁的林日耕是永定“土楼王子”——振成楼第三代主人,曾为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解土楼,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跟旅游结下不解之缘。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林日耕惊奇地发现有远客风尘仆仆登门造访。他牢记“来者就是客”的遗训,主动带来客进楼参观、请他们吃饭。来客中有不少专家学者,他们指点土楼,妙语如珠,林日耕仔细听、用心记、虚心问,渐渐成了土楼第一个导游。随着土楼旅游的兴起,他穿梭在土楼和游客之间,不断重复讲解着土楼历史和其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到90年代初,他已接待过来自美国、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保护与开发“齐步走” 为扩大永定土楼的影响力,把土楼推向世界,永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1998年,成立了申遗委员会和申遗办,向上级呈送申遗报告,并邀请国际、国内世遗专家考察指导土楼申遗工作。 2000年4月,福建省省长办公会议决定,整合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三群二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六群四楼”,以“福建土楼”的名义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6年5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明确将“福建土楼”列为我国2008年度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2007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建土楼作为2008年代表中国向联合国“世遗”组织递交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随后,永定县召开了“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最后冲刺攻坚动员大会”,提出“聚全民之情,举全县之力,苦战100天,确保土楼申遗成功”。为了推进“申遗”工作,仅2007年就有19名县领导直接抓“申遗”迎检工作,共有41个县直单位和11个乡镇一把手、近700名干部直接参与申遗迎检工作。 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处、福建省第2处世界遗产。 土楼“申遗”成功后,2008年,福建省政府公布实施了《福建(永定)土楼保护规划》,从源头上强化土楼保护;永定制定出台了《福建(永定)土楼保护管理规定》《永定区土楼旅游景区保护管理规定》《永定区“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保护区异地建房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永定土楼保护的总体原则、措施、管理机制以及土楼保护区内居民异地建设住房的方式方法、措施等。当地每年都下发《土楼保护责任书》和《文物安全责任书》,明确区直部门、乡镇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者或使用者的职责,建立了公司、乡镇、村组、村民的利益分配机制。 之后,当地成立了永定区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2014年撤县为区),统筹指导和协调区旅游局、文物局、景区乡镇、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做好全区旅游管理和开发;成立了全省首个区级文物局,负责全区文物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在“世遗”土楼所在乡镇成立了土楼保护管理所、旅游办及建设监察中队,在“世遗”所在村成立了土楼文物保护管理小组,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管理机制。 2011年,当地制订“世遗”土楼五年维修计划,筹措8000多万元对23座“世遗”土楼进行全面维修。2011年6月成立永定土楼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4月,该公司取得福建土楼建筑专项施工一级资质,为当地土楼保驾护航。 “每一栋土楼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要把它好好传承下去。”永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曾佑繁表示,保护土楼应做好活态传承,而活态传承的秘诀在于做好差异化的保护和开发。要通过实施文化进土楼工程,让文化渗透到土楼中,做到差异化保护和开发土楼。 近年来,永定区引进了总投资32亿元的客家古镇、总投资12亿元的天子温泉度假区、总投资8亿元的梦幻土楼等体量大、业主实力强的文化旅游项目。其中,永定土楼、天子温泉、客家古镇、梦幻土楼剧场、客家博览园等5个旅游项目列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逐步成为永定新的旅游消费点,形成了“懂客家、览土楼、赏文化、品美食、沐温泉、淘古镇”系列差异化旅游产品,跳出土楼抓旅游,让永定不再只有土楼故事。 永定区旅发委党组书记、主任林如居介绍说,土楼申遗成功十多年来,永定区接待游客人数由2008年的97.2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837.82万人次,其中土楼景区接待游客人数从2008年的37.5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52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由2008年的9.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1.46亿元,增幅超8倍;旅游带动城乡居民人均分别增收800元和700元,特别是景区群众人均增收达6000元以上,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文旅融合擦亮土楼名片 近年来,永定区积极实施“文化舞动土楼”战略,按照“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的理念,将不同的文化理念融入土楼,差异化开发富有客家土楼文化特色的旅游系列商品,打造了一批文化类、家训类、非遗类、民俗类主题特色土楼,如依托庆成楼建成“客家家训馆”,依托振福楼建设“客家家风楼”,依托玉成楼展示客家米酒的酿制工艺等。 “永定客家家训馆2014年在庆成楼建成开馆,2017年提升改造后重新对外开放,是全国首家客家家训馆。”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标说,家训馆里面的60个姓氏的家训、家规,15对经典的家训匾牌,10对有代表性的楹联,10则有代表性的家训故事,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参观。 李文标告诉笔者,近年来永定区还着力打造文化精品,提高土楼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客家土楼“三部曲”——“客家音乐诗篇”大型交响乐《土楼回响》、大型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福建首部歌剧《土楼》,均荣登国家大剧院演出,并在国内外巡演近200场次。土楼戏剧小品《两头牛六条腿》,在第十一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中荣获金奖,在第五届福建省艺术节中荣获曲艺一等奖。 土楼还强力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文化产业业态的聚集。根据文化旅游的特点,高起点规划建设以客家土楼为依托、以客家文化为特色、规划项目34个、总投资200亿元的福建土楼永定客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娱乐演艺、工艺创意等文旅深度融合业态,留住了土楼神韵,讲好了土楼故事,进一步提升了土楼景区文化品位。 此外,土楼以新媒体、新娱乐、新电影为平台,制造“眼球焦点”。创意营销“永定土楼”;推动永定土楼成功植入3D电影《一步之遥》《大鱼海棠》,电影中以永定土楼为原型的场景大放异彩,深入人心。马年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全年在央视各台反复播放,央视推出“五一”特别节目《劳动铸就中国梦》《走遍中国》《永定归来不食牛》《牛味十足的土楼菜》等,全面宣传永定土楼。永定土楼先后多次在春节、五一、国庆假期“霸屏”,让全国乃至全球数十亿观众目睹其风采,引发了海外华人共鸣,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此外,永定区还创新推出“清新福建·玩爆周五”永定土楼周五半价活动,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促进了永定过夜游增长。 随着永定旅游的火热升温,当地百姓也在土楼的保护开发中不断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目前全区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达2.6万人,间接参与旅游产业的人数达10万余人,特别是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就业人数超1万人。其中核心景区——洪坑村常住人口由以前的2350人增加至超3000人,全村人捧上了‘耕土楼、卖旅游’的‘金饭碗’。”林如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