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报_电子版_闽西新闻网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 数字报_电子版_闽西新闻网□ 温福英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永定区下洋镇以“党建+”为载体,全面激活党建资源活力,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通过兴产业、强组织、护生态、育人文等有效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勾勒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 产业融合,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乡村振兴必须牢牢抓住产业和经济这条主线。一是做强文旅康养产业。下洋镇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初溪土楼、华侨、美食、温泉等资源优势,强化党建引领,开展“土楼党旗红、景区争先锋”活动,建立餐饮、住宿、销售和农业观光等4个旅游要素党支部,实施“党建+旅游”的发展模式,增强旅游承载力,二是做特美食产业。成立特色食品加工和销售行业非公党支部,扶持特色牛系列、泡鸭爪、泡牛皮、辣椒酱、发、芋子、石花等食品产业,以客家美食制作为核心,融合美食研发、美食原料种养、美食主题旅游、美食文化创意展示、美食商贸物流等,打造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三是做优现代农业产业。建立观光农业党支部,采取“党员+群众”的“1+1”、“N+1”帮扶模式,实施“党员创业行动”和“党员带富工程”,先后培育党员示范户78个,培育省、市农民创业示范基地2个和创业园3个,成立蜜柚、百香果、李子、脐橙、蜜蜂等种养加专业合作社,推广“订单+分红”、“土地流转+雇用”、“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提升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强基固本,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一是配强村“两委”班子。实施“人才回归”工程,重点从本村外务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退休老干部中培养选拔村主干,培养村主干优秀储备人才。今年,下洋镇新一届村“两委”中专以上学历占比36.2%,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50%。同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把村级组织建设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火车头”。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村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的领导,实行“一村一策”差异化发展,如:在富川村等4个贫困村实施光伏产业,东联、沿江村等挖掘村域内的水资源优势,初溪、中川村发展旅游产业,下洋村实施村企共建模式等,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完善村级组织制度。健全“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发展党员、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农户、村级周例会、村财村务公开、村账代理等制度,完善村务监督机制。 优化提升,勾画乡村振兴“宜居图” 将乡村规划、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确定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一是抓村庄规划。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在提升乡村整体风貌的同时,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建筑,留住田园乡愁记忆。二是抓人居环境。深化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落实“河长制”,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三是抓基础设施。实施民生党建工程,2016年以来先后争取政策资金约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等项目建设,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危桥改造等,以民生聚民心,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共治共享,创建乡村振兴“和谐园” 开展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活动,在传承客家文化、传导乡风文明、实施乡村治理等方面认领岗位,做出“一句话”公开承诺,创办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一是加强乡村治理。严肃查处发生在惠农资金和农村“三资”管理领域违法违纪问题,严厉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村霸”“蝇贪”和黑恶势力,打击其背后的“保护伞”,严厉打击涉麻涉毒和电信诈骗,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二是弘扬乡村文化。传承客家农耕文化,保护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侨乡文化,挖掘民间文化。如:大锣鼓吹、迎花灯、广场舞、蓝球赛、舞狮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风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客家家训家规为载体,以村规民约为规范,营造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社会新风尚。每年评选一批“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充分发挥文明家庭的典型示范作用,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作者系永定区下洋镇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