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一种尊称。那么,什么人配享“公”字之尊?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黑脸包拯的形象,“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包公”,一个历史清官的代名词,一个廉洁公正的化身。他一生刚正不阿、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秉公执法,敢于替百姓申不平,被老百姓称为“铁面包公”“包青天”“青天大老爷”。
在新时代,有一位共产党员,也被老百姓尊称为“公”。他就是“谷公”——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在“谷公”身后,当地老百姓已有多年“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习俗,这对为官者来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礼赞,也许再也没有什么褒奖更让人愉悦和幸福了。
无论是古时候,还是新时代,这些被人尊称为“公”的人,身上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公平、公正、公道。为人处世,公平正直,平和平等待人,公允公道接物。公平何意?公平合理,不偏不倚;公正含义,公平正直,彰显正义;公道之意,公正的道理,大公无私的道理。
包拯,在地方上和朝廷里做过官。到朝廷做官后,见有的皇亲国戚和有权有势的大官贪赃枉法,他也毫无顾忌地向皇帝直抒己见,直到朝廷将这些人罢官,他才甘休。遇到老百姓的冤案,他总是深入调查,细细分析案情,替受冤屈者申冤报仇。长期以来,他受到人民的敬仰,民间流传着许多包拯的故事,使他成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大家都习惯称他为“铁面包公”。“包公”之称,不仅是对包拯高尚人格和品质的高度凝练,更流露出当时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渴望与期盼。
谷文昌,一名普普通通的县委书记,身后近40年,为何能让群众念念不忘,并尊称为“谷公”?作家梁晓声说,“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中国,在今天,一位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在他死后,居然会被普通的当地民众尊称为‘公’。”这一尊称,包含了群众对谷文昌的尊敬和爱戴,怀念和赞誉。在老百姓的眼里,谷文昌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谋利,心怀“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高尚品质。谷文昌用生前事身后名,回答了共产党人“入党为了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下什么”的人生课题。岁月的洗礼,谷文昌不仅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野,反而让他的形象愈加清晰挺拔。谷公精神,历久弥新。
古往今来,为官者必有权,也必用权,为官用权是执政者的根本,是造福于黎民的责任,更是兴国安邦的途径。坚持权为民所用,牢记权力为民所赋的来源和为民所用的归宿,心怀公正之心、公平之心、公道之心,做到公平用权、公正执法、公道办事,必然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坚持依法依规用权,把握好“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要求,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克服懒政怠政,杜绝为官不为、乱作为、滥作为,切实做到公正用权、公平处事,不因私利抛弃公义、不因私谊废弃公事,廉洁无私,公平公正,绝不偏袒,必然受到人民的赞扬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