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图为永福堂外景。 □ 吴炯亮 文/图 永定区高陂镇许佳村和佳片区的大山深处,有一座“永福堂”,是闽西中央苏区龙岩、永定、上杭三地边区的革命指挥中心和重要红色交通站。从1927年至1949年的22年间,先后成为和佳乡苏维埃政府、中共太平区委和太平区苏维埃政府、太平区工作团和游击队、中共闽西永太特区委员会、闽西永太特区游击队、中共永太县委、永太县苏维埃政府、永太县游击大队、永太县军政委以及红军独立第八团的驻地。永福堂建于清雍正年间,土木结构,歇山顶,两边三落廊院式带左右横屋,方形土楼,碉楼式建筑设计,双联式房间布局,占地面积726平方米,建筑面积1265平方米,是传统客家建筑形式的代表。永福堂革命旧址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的关联文物,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1927年11月,中共太平区委建立后,共产党员许永荣在永福堂等地组织许家山农民参加农民自卫军,加入岩永杭边区农民武装队伍,参加闽西秋收暴动和龙岩攻城战斗,同时为王海萍、傅柏翠率领的农民武装队伍驻扎许家山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1929年5月下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军永定期间,在太平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许家山人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1929年6月,在红四军的推动下,在墩上永福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工会、农协会、赤卫队等组织。许岳文任和佳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吴星照任和佳纸业工会主席,许永荣、张玉兰等5人任常务委员;和佳乡农协会由许永荣负责。从此,许家山人民在和佳乡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积极参加苏区的各项建设,发动青年参军参战,参加红军和赤卫队,组织搞好农业生产,把大批粮食支持红军和苏区各项建设,永福堂成为太平区根据地建设及对敌斗争的重要据点。1929年8月初,在粟裕等人的护送下,毛泽东与贺子珍经杭永分界处的分水凹进入虎岗,8月5日,毛泽东离开太平区,到达许家山上山怀德堂稍作休息后,前往墩上下榻永福堂,指导乡苏开展政权建设和武装斗争,6日上午经赛智、三堡到达堂堡,住竹林馆后前往金丰大山一边疗养,一边指导革命工作。 1930年秋中央红色交通线建成以后,永福堂成为重要的交通小站。1931年8月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以后,太平苏区沦陷,太平区委、区苏维埃政府转入和佳乡,驻扎在永福堂,继续坚持斗争。1934年春张鼎丞指导成立的太平区工作团和游击队转入太平区据点和佳乡永福堂,与在这里坚持斗争的许永荣、张东秀队伍会合。同年秋,为配合红军独立第八团在龙岩、永定、上杭边区开展游击战,成立中共闽西永太特区委员会和闽西永太特区游击队,驻扎在永福堂等土楼,马永昌任书记兼政委,张东秀任队长,江文波任副政委,邱相田任组织委员,林日太任宣传委员。红军长征后,1935年2月张鼎丞回到永定领导游击战争,途经高陂许家山在永福堂了解情况后,经闽西南军政委会议决定,将永太特区委改组为永太县委,成立永太县苏维埃政府、永太县军政委员会,整编和发展游击队为永太县游击大队,游击队员增至100余人。马永昌仍任县委书记,邱相田为组织部部长,林日太为宣传部部长,许永荣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东秀任游击大队队长,江文波任游击大队政委。此后,永福堂“红旗不倒”,是红色交通的重要站点,也是岩永杭武装斗争的重要据点,直到迎来新中国成立。 永福堂成为中央苏区岩永杭边区革命大本营,在许家山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指挥、参加了大小战斗100余次,歼敌2000多人,有力地牵制和拖住了数十倍于红军游击队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夺取了土地革命、三年游击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