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赖大超(1918-1995年),原名太超,字培海,龙岩市虎岗镇虎西村坑源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是中央苏区时期著名的“红小鬼”。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赖大超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解放永定后,年仅11岁的赖大超在家乡参加儿童团并担任村儿童团队长。1931年闽西苏维埃政府等党政机关从龙岩城迁移至虎岗后,赖大超担任闽西特委儿童团虎岗乡乡队长,并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当时只有13岁。1932年,在团苏区中央局的领导及儿童团组织下,在江西瑞金叶坪进行了江西、福建省儿童团工作的大检阅,赖大超作为福建队队长率队前往参加比赛,夺取了团体第一名。同年冬,他到达长汀,先在闽西特委青年干训班受训,结业后担任儿童团汀连(今长汀、连城二县)团部、闽西总团部主任,接着担任少共福建省儿童局书记,汀州市委儿童局书记。当时在中央苏区的领导同志周恩来、朱德、顾作霖及蔡畅、邓颖超几位大姐,都很喜欢他,常亲切地称他为“红小鬼”。1933年,赖大超转为中共党员。 1934年10月,赖大超跟随红一方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他任少共中央儿童局委员、书记,与胡耀邦、陈丕显等共事多时,结下了深厚革命友谊。他还担任过红一军团第一师政工员。 1935年,红军占领桐梓城后,留下赖大超在内的三人工作组及一个警卫连,一方面为后卫队筹粮,一方面发动群众参军。在圆满完成任务准备撤离时,敌人包围了桐梓城。他们好不容易冲出城后,又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们连续地翻山越岭,一天多滴水未进。到了最后,赖大超唇焦舌燥,眼冒金花,口渴得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悄悄地接自己的小便解渴,以坚持行军,终因身小力薄掉了队。他孤身一人,坚持咬紧牙关继续前行,直至晕倒路旁,恰遇张爱萍获救。后来,大家知道此事,带有赞许和玩笑的口吻喊他“吃尿小鬼”。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赖大超又继续参加红军的“东征”。接着调红军大学(抗大前身)学习,1937年又到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任中央地方工作团团员、中央地工委委员、红一师和红一方面军青年干事、少共西北中央局委员、少共西北中央总队部总队长兼中央团校校长。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赖大超先后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青年部委员、青年部长。1938年,年仅20岁的他,受党中央派遣,到东南各省传达《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团的改造的决定》,发动青年群众积极投身抗战,并担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兼青年部长。是年10月,赖大超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在狱中任特别党支部副书记。狱中多年的苦难生活,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但是,赖大超和他的战友们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与敌人斗争。在与他一起被捕的七人中只剩下他一人的情况下,仍然不屈不挠。后来,在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的关心、营救下,于1945年3月才得以出狱。出狱后,赖大超几经周折,通过闽粤赣边党组织与当时中央派驻香港的负责人董必武接上关系。于是,赖大超只身一人,辗转到达香港,找着了董必武,恢复了组织关系。 解放战争时期,赖大超回到家乡,建立了一支游击队,活跃在上杭、永定边界。他先后担任福建省永定西北工作团负责人、中共永定县委书记兼解放军粤赣边纵队闽西南独一团政委,为永定的解放和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赖大超(左)与陈丕显(中)、项南在北京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赖大超历任青年团中央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华南分局青年委员,共青团华南工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华南工委(兼团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市委委员、青委书记、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市委常委,黄埔区委第二书记,广州机床厂党委书记兼厂长,广州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广州市科协主席,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第七、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91年离休,享受副省长级待遇。 按照赖大超的资历、能力和水平,他的任职是比较低的。但是他毫无怨言,从不计较,对组织的决策却一丝不苟。1983年,中央提出干部职务一般不要上下交叉的要求。任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他,主动申请不要再安排他职务,多次坚辞不再兼职。这种不争官、不擅权、不追名、不逐利的崇高品德,是难能可贵的。 1995年1月31日,赖大超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77岁。著有《一个红小鬼的风雨人生——赖大超回忆录》一书。 【稿件来源:中共龙岩市永定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龙岩市永定区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