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三育小学的红色历史

2022-01-19 09:31:40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三育小学的红色历史

图为三育小学大门。

□郑荣标 郑荣平 文/图

永定区培丰镇文溪村三育小学,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当地青年郑荣兰从龙岩九中毕业后,回到家乡,联系郑荣经、郑宪章等人,于1921年春,依托文溪乡中心的老屋厦教堂兴办新式学校。当时学校的主要骨干教师为郑荣兰、郑荣金、郑宪章等人,与位于大排村的同志学校一样,这些具有新思想的教师都非常积极,进行新文化教学。

“三育”指什么?即德育、智育与体育。

由于郑荣兰、郑荣金等人的教学活动与当时的旧式教学格格不入,受到当时旧势力的极力压制,三育学校的教学时断时续。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永定革命陷于低潮。当年夏天,培丰籍人林梅汀回到家乡,与简祥明、郑荣金、郑荣兰、郑宪章等取得联系,在大排罗星坝的原同志学校兴办培风公学,三育小学配合行动,宣传革命活动,培养革命积极分子,为太平区建立党组织奠定了基础。

此时,三育小学在文溪培养了许多革命积极分子,有张益扬(曾任红34师101团团长,后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在江西南丰牺牲)、王树秋(曾任红34师100团政委,后在金丰大山打游击时牺牲)、黄福良(曾任永定第二游击大队大队长,后在金丰大溪的黄泥坪被敌人跟踪杀害)、张文芬(曾任太平区苏主席,后在虎岗“肃社党”运动中被害)、黄瑞群(曾任第十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黄蛭群(曾任第十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等人。

1927年9月,中共闽南特委宣传部部长兼军委书记陈祖康(后叛变),到永定任特派员,以培风公学为中心,以三育小学为阵地,开展建党活动,先后发展了林梅汀、郑荣经、简祥明、卢心远、郑荣兰、郑宪章等人参加党组织,10月下旬,在文溪村的榕树旁土楼内建立中共太平支部(不久改为培风支部),简祥明任书记。

1928年7月上旬,福建省委派出省委宣传部部长王海萍任永定特派员,直接领导闽西地区秋收暴动。王海萍来到永定后,立即与太平区党委负责人林梅汀等人取得联系,在培风文溪三育小学旁的西灵庵召开了太平区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高陂、坎市、培风、虎岗等乡村支部负责人和闽西农军负责人。会议根据省委《关于发动以太平暴动为中心的闽西秋收暴动》的指示精神,制定了“太平秋收暴动计划”,成立了太平里暴动委员会,推举林一株为暴动总指挥。月底,傅柏翠带领上杭蛟洋农军100余人,陈锦辉带领龙岩白土(今东肖)农军数十人,林梅汀、简祥明带领太平农军300余人,集中在孔夫上林墟召开群众大会。王海萍在会上宣布成立闽西暴动总指挥和实施闽西秋收暴动的计划。会后,队伍集中在文溪准备攻打坎市。在实施闽西秋收暴动期间,王海萍一直住在文溪西灵庵,有许多革命领导人与王海萍联系。三育小学就在附近,郑荣金、郑荣兰等人作为太平里的革命先驱,积极安排一些地方的党组织负责人住在三育小学,宣传党的纲领,培养革命积极分子。

红军长征后,三育小学被迫停办。1941年春,三育小学转移到顶头楼外的大榕树旁房屋,办起溪东西民校。抗战胜利后,三育小学复办,溪东西民校的学生全部转到三育小学就读。

从此,三育小学教学秩序正常,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