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永远的古木督,英雄的土地 □ 苏红艳 有谚语云:“金砂上金,原曰古木;村路弯弯,田高过屋;溪有蛟龙,山中有虎;唯一古木,第一古木。”古木督又名上金村,含古木督、高南竹、接敬铺和大塘尾4个自然村,世代居住着范、罗、王、余、郑、赵、周、谌等8姓人家。 开展溪南土地革命试点 1928年6月30日,永定暴动成功。为满足广大群众对土地的迫切需要,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党组织和刚成立的13个乡苏维埃政府准备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但如何分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上面也没有明确的指示,一切只能靠实践中摸索。 8月中旬,溪南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金砂金谷寺召开,与会代表就土地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必须遵循一条原则:要满足贫苦农民的经济要求,以达到争取大多数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的目的。张鼎丞和邓子恢先在下金乡的卓坑源土地庙召开座谈会,邀请富有经验且熟悉土地情况的20多个老农民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最后形成了七条分田原则,即: 一、哪些土地应该没收?结论是所有土地都应拿出来分配,只有中农自耕土地多一点的不动; 二、土地按人口平分,还是按劳动力强弱分配?结论是按人口平分,地主、富农和贫农、中农一样分; 三、分田是以区为单位,还是以乡为单位分配?结论是以乡(即村)为单位分配; 四、乡与村之间如何分界?结论是界线不好划,应该按照各乡农民原耕种的土地,归各乡农民分配; 五、是按各人原耕土地抽多补少,还是全乡打乱分配?结论是按各乡原耕土地抽多补少,不要打乱平分; 六、山林分不分?结论是山林为各乡村公有; 七、水利灌溉如何处置?结论是按照旧例,水随田走,不公平者,个别调整。 为稳妥起见,永定县委和溪南区委决定,先在金砂古木督、卓坑源和樟塔3个地方进行分田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三个分田试点村当即召开乡苏维埃代表大会,并成立乡苏土地没收分配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委员和主任。当时古木督土地没收分配委员会由7人组成,范华章为主任。土地没收分配委员会先组织和发动群众认真讨论分田办法,在取得一致认识的基础上再由土地委员、贫农团和老农进行土地调查和人口登记,确定哪些土地要没收、哪些人要分配土地和应该分多少、土地坐落界址及如何搭配等具体问题制订分配方案,各户依据方案再到田头一一落实。方案落实后确定并予以张榜公布,最后召开群众大会表决通过,发给分田证,正式承认各户对分得土地的所有权。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古木督一千多名群众分到了2200多亩的土地,他们第一次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 试点成功后,溪南区委、区苏将其经验在全区迅速推广。又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溪南区属13个乡约2万人口的地区,胜利完成了2万多亩土地的分配工作。 中央红色交通线交通大站永昌楼 为加强中央苏区和上海党中央的联系,粉碎敌人企图困死中央苏区的阴谋,1930年底一条从上海经香港至广东大埔、永定、上杭、长汀直抵瑞金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建立。 1931年12月下旬,古木督村里来了一位画像师,自称“杨先生”,一边为村民画像,一边向村民了解村里的社会情况,晚上还指导这里的革命活动。画像师在村里一待就是三天。不久,由龙岩城搬迁到虎岗晏田祠的闽西交通大站(对外称闽西工农通讯社)再次搬迁到古木督的永昌楼,由李沛群任站长。这时人们才知道那个画像师就是周恩来!为交通大站安全起见,正是周恩来到达长汀后慎重决定将交通大站设在永昌楼。 永昌楼位于古木督上村的背头窠,建于清朝末年,土木结构,楼高两层,原楼于1978年被洪水冲垮,现楼为2017年由永定区政府拨款重建。 古木督当时有许多人从事挑夫职业,高峰时有100多人。他们常年从合溪挑纸到广东大埔的茶阳或青溪,返程时又带回各种日杂百货。因为长年奔走在这条路线上,挑夫们对路上的各种复杂情况了如指掌。而当时中央苏区因为受到封锁,许多物资极度匮乏,特别是药品、食盐等最为紧缺。交通大站决定组织物资运输队,挑选的运输队员要求觉悟高、反应快、体力好。运输队员为了躲避敌人的盘查,经常在夜间行动;为尽量减少行走的动静,都是打着赤脚奔走在崇山峻岭间。他们同敌人斗智斗勇,将携带的药品和食盐藏在洋火、肥皂、红糖等各种日杂百货中,有时则将竹扁担掏空再藏进这些东西带回。他们时刻要保持高度警惕,或事先把必经山路两边的草系在一起以便返回时好判断是否安全,或在路口拗折树枝来指引前进方向。为了保证足够的体力和警惕性,规定在夜间执行任务时必须休息三次。休息时,将香点燃夹在指尖,等香燃尽烫到皮肤被疼醒后出发。如此反复三次,也就是必须保证焚三炷香的休息时间。就这样,他们历经各种艰险、闯过敌人的重重关卡,完成了6000多担的重要战略物资的输送工作,其中包括价值900万元的食盐和600万元的布及其他苏区紧缺物资。 古木督人永远跟党走 在艰难困苦的岁月,古木督人在党的领导下长期坚持革命斗争。衰坑窠的崇德楼和保善楼分别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和永定县苏维埃政府驻地,万昌楼曾为列宁劳动学校旧址,在这里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为革命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福兴居、福寿楼、白楼下分别为县政治保卫局、县交通局和县邮电局旧址,桃子树窠曾经是兵工厂,东角子对面楼下还设有监狱。 永昌楼楼主范凤初有两个儿子:范智全和范友全。范智全,1931年受乡苏派遣到虎岗彭杨军事政治学校学习,但在反“围剿”中腿部受伤,后到长汀四都治疗,伤愈后又继续留在四都红军医院工作,1934年2月入党。1934年底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范智全奉命留在地方工作。但不久因形势危急,部队转移,被敌人发现并包围。在突围过程中范智全不幸被捕,在狱中被关押了一个多月。被捕期间,面对敌人的各种威逼利诱,除承认自己参加红军外对于党组织和交通站的情况始终守口如瓶,绝不泄露党的任何秘密。 古木督,走出了开国将军范阳春,中央苏区妇女运动杰出代表、首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唯一的女性中央执行委员、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部长范乐春,红34师100团政委、“活着的烈士”范世英,英雄母亲范达春,著名英烈、金砂暴动总指挥之一范炳元以及闽西地委书记兼闽粤赣边区纵队第七支队政委范元辉等。 古木督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1928年永定暴动前,古木督全村有375户1431人,到新中国成立时仅剩226户862人,单高南竹就由原来的200多人锐减到25人,村里被烧毁房屋1048间,群众的财物被敌人抢劫一空。全村参加红军游击队的有213人,被认定为革命烈士的78人,还有大量参加革命牺牲或失踪人员。 金砂溪从村中静静流过,古樟树依然在村口傲立。岁月无声,村里的光荣亭碑文镌刻了这段光荣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