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重诺守信 路必不远 □童其君 9月19日早上6点刚过,在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六顺花园小区门口,陈淑梅老人的早餐铺准时出摊,她一边把食物装袋,一边笑着说:“多亏周围邻居照顾,现在每天包子馒头能卖600个左右,有时还不够卖呢!”陈淑梅和老伴李其云今年都是66岁,两人的独子李道生在2013年因意外身亡,留下了67万元的债务和两个年幼的孙子。忍着丧子之痛,老两口向所有债主承诺:“儿子的债,我们来还!绝不赖账!”此后几年时间,两位老人靠卖包子馒头、打零工等,终于替儿子还清了所有债务,陈淑梅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包子婆婆”“诚信婆婆”。(9月21日《重庆日报》) 在“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秋日里,读到这则新闻,心情不错,带有一种暖意和感动。 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备受推崇。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在习惯于衡量得失、追求物欲、急功近利的喧闹人群中,迷失了自我,也失去了信任他人的能力。陈淑梅老两口凭着“做一个诚信的人”坚定信念,打零工开早餐摊,信守承诺还清儿子的欠债。诚实守信自然会让众人称赞认可——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第六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 中国有句名言:诺言即债。 承给别人的诺言,就好比欠了别人的债,你若守信,就一定要还;你若无信,就欠了一笔未了的债,久而久之,这笔人情债将使你的为人和交往信誉大打折扣。 如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人际交往,应重诺守信。而恰恰有些人忽略了这一点,随口承诺,有时承诺得太多太滥,承下的诺连自己都忘记了。 《菜根谭》中说:“不可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有的人只图一时兴起,一口承诺,结果言而无信,自讨没趣。对这种人的承诺千万别太当真,权且当作狂言妄语。经济学认为,在一个不守信的环境中,社会的极大一部分资源、人力和时间都将充当交易成本来对付信用的匮乏。诚信的丧失,意味着人们已不能完全依靠彼此的道德情感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它毁灭的不仅是道德的沦丧,还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畸形。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崇尚“一言九鼎”“落地砸坑”的直爽性格,讨厌言而无信的滑头。每一项承诺都是对一个人品质的检阅。一句话,做不到的事,不要承诺;承诺了的,就要兑现。这是关乎人的品格的大事。 心之所向,诚信做事,德性做人,路必不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