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 徐维群 文/图
图为永定坎市秀山村秋田。 这个秋天,我被客家大地的秋田惊艳到了,整个心都融入金灿灿的稻田里。客家先民跋山涉水,辗转万里来到客家祖地,不畏艰辛开垦这片蛮荒之地,养活子孙后代,他们找到这些山山水水,在此安居乐业,必有他们的眼光智慧,也是祖祖辈辈辛勤劳动的结果。 客家土楼集中地——永定的大多数姓氏开基地正是宋元以后才得到开发的,尤其是金丰河流域地区,更是迟至元、明时期才得到较大规模的开垦。民国《永定县志》风俗篇里概括民风:“明《郡志》云:‘永定山高水觖,土爽地腴,民性质直,气习劲毅。男勤生业,市无赌博之风;女务织纴,乡服耘馌之劳。取士登科者不乏,读书传世者恒多。’《省志》云:‘永定贫者,栽山种畲,而鲜行乞于市’。” 客家人生活环境封闭,多为山地丘陵地带,由于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亦耕亦读是福建土楼客家人美好生活的主轴。“耕可致富,读可荣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些俗语在客家社会广为流传,“耕读传家”即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安身立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仪,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客家人从中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农具和耕作经验,依仗山间盆地、河谷平地及高耸入云的梯田,年复一年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过着稳定平和的农耕生活。他们形成了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务实精神,刻苦耐劳,勤劳创业;崇尚耕织并重、耕读传家的田园诗式的生活,“人无万金之家,力作三时之务,有古唐风。”“耕”为生存之本,客家人深知要求得生存,必须勤于耕稼。“以农为本”的传统价值取向,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土地和农业资产是光大祖德、安身立命的根本,即使去南洋或从事商贸,发了家后,依旧会把回乡购置田产当成荣耀之事。 从永定耕地情况看,民国版《永定县志》记述:“本县土壤之利用方式,可以分为农地、林地与荒地三类。农地之利用有:单季稻田,双季稻田,烟草与甘薯、高粱、芋头间作田,水稻甘薯田、旱作田等。林地亦可分成密林、疏林。”“全邑山田五倍于平野,层累十余级不满一亩,农者艰于得耕。佃赁主业,保为世守,水耕火种,力勤勿惜。旧不种麦,今则桃花风暖,黄浪盈畴矣。”可知永定山田多,且水利不到位,靠天吃饭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也可知农人之艰辛。 客家地区大都分为单季稻田和双季稻田。气候温暖,多数农田均栽两季水稻。永定农田十之八九为双季稻田,栽种方式以早、晚稻连作者居多,间作者较少。普通农历正月下种,三月清明、谷雨间插秧,六月收获;七月晚稻插秧,十月下旬收获,传统上以农机肥为主。 客家人种植水稻主要分为早稻晚稻、粳米糯米。永定县志中记载:“永田两熟。早熟‘禾占’,耐旱。晚熟之稻分有芒、无芒两种,皆小雪前后收,味减于禾占。邑于稻之不粘者,其米通呼‘禾占米’,又曰‘粳米’。又,米粘者曰‘秫’,即‘糯’也,可酿酒。分大、小两种,又有红壳者,有有芒者。又,稻之香者曰‘香禾’,俗呼‘禾米’,性冷,宜深山种之,分粘与否两种,煮食皆极香,以之作饵,呼为‘禾米米反’,永亦间有。”小时候能吃上这个“禾米米反”,清香糯软的,那可是欢乐之事. 土楼客家的节气农事很丰富。根据当地气候和种植的需要,在节气农事安排上人们也总结了许多经验。如客家农谚“交春晴一日,耕田不用力”“谷雨在月头,秧多不要愁;谷雨在月尾,寻秧不知归”“清明种芋,谷雨栽姜”“秧奔小满谷奔秋”等。客家以水稻种植为世代传家之本,因而有着许多关于稻作生产的传统习俗,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稻作民俗体系。从播种开始,客家有“挂田钱”“祭秧田”仪式;到插秧时,又有“开秧门”“关秧门”之俗;而稻谷即将收割之时,客家人的农历六月又要纷纷“吃新”“尝新”;稻谷收割完毕,感恩的客家则要摆“洗禾镰”酒,或立秋时节打糍粑,以庆丰收。同时也有许多祈丰年、庆丰收的民俗节庆活动,如四月间,各乡多迎“五谷神”,还有重阳丰收前后的“作大福”,都是一种祈丰年、庆丰收的心愿。 客家土楼的楹联、家规家训也展现了重农劝耕观念,传递“耕读传家”的理想愿望。如湖坑镇山下村集庆楼的“集善唯凭耕与读,庆余不外俭与勤”;高头乡高东村德兴楼的“德门仁里忠和孝,兴家立业读与耕”;高陂镇上洋村郎官第的“五亩田成卷书宜耕宜读也,四围山一溪水或樵或渔夫”等楼对和楹联。 客家姓氏族谱家规中也有许多重耕劝勤的内容。如江氏家规里,专章强调后辈应该“务农业以为本”:“务本农业,上而国本,食为民天,不独食力者当勤力南亩,即儒者以读兼农,诚古今之通业,舍是皆为旁径。”还如卢氏家训里也强调“务农桑”:“农桑衣食必资,上可以供父母,下可养妻儿,所以养生之本也。苟不勤力耕种,必致荒芜田园。凡我族人,切不可偷安懒惰,以至终身饥寒。是为懒夫也。” 仿佛听见了远古呼唤,灿烂的稻子在风中回应,祖辈们啊,你们用智慧找到了这处发光的家园,又辛勤培育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从此有丰盛的温暖谷物养育我们,从此世代都不敢忘,必须迎着太阳去耕耘,即使流淌擦不干的汗水,让孩子们知道传承的密码吧,学会勤劳、深耕、珍惜,才能拥有更美好幸福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