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高陂桥的红色记忆

2023-01-30 15:05:38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高陂桥的红色记忆

□ 吴锡超 文/图

图为永定高陂桥。

高陂桥,原名深渡桥,位于永定区高陂镇和兴村水口,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一座横跨于永定河上游的圆弧石拱廊桥。

张鼎丞曾说,“太平区地处岩、永、杭三县的边境,毗连闽西重镇龙岩,是闽南进入闽西的重要门户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高陂桥作为太平里交通要冲所在,其战略地位更是不言自喻。当时,高陂桥周边的太平里地区,土匪出没,匪患严重,杀人越货之事时有发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闽西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陂桥也有了“红色记忆”。

1927年9月,中共闽南特委安排军委书记陈祖康(后叛变)作为特派员,前来永定指导工作。9月中旬,在漳州加入党组织的坎市人卢冠卿陪同陈祖康来到太平里,开展革命活动。高陂桥畔的太平书院成为革命学校,郑庸经等进步知识分子以此为阵地,经常前来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政治,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次年,高陂桥所在的塘下成立了党小组,今属和兴村的塘下、石门隔、江屋、马屋等高陂桥附近小乡村组建了农军,参加了1928年6月的“平在暴动”和8月上旬的“太平里秋收暴动”。太平里秋收暴动队伍在攻打龙岩城时,时任太平里团支部书记吴洪钧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农军除了塘下人吴萃英、江屋人江照芳等随王海萍、傅柏翠的队伍编入溪南红军营外,其余人员留在原地,由高陂人林修富、林绍豪、张友增等人领导,在西陂灵鹫山至悠湾大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年底,这支队伍编成太平里游击队,奉命开赴上杭蛟洋,参加由曾省吾、罗瑞卿组织的军事政治训练,后编入五十九团,成为红四军第四纵队的骨干力量。1929年8月22日,中共闽西特委在《关于武装斗争党务工作的报告》中总结,闽西各地赤卫队中,永定太平里、金丰、湖雷“战斗能力最强”。

1929年5月19日,红四军第二次入闽。23日上午,红四军一举攻下龙岩城,消灭了国民党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陈国辉的留守部队。为引诱陈国辉主力从广东回巢,红四军主动撤离龙岩,进军永定。

5月23日下午,红四军挺进高陂富岭箓竹塘,一举击溃陈国辉部驻高陂守敌一个连。红四军来到高陂桥,毛泽东、朱德等下令主力部队在此驻扎休整,派人前往坎市侦察敌情。同时,红四军派出小分队在高陂桥附近的塘下、饶建等村庄了解风土民情,开展革命宣传。傍晚,红四军离开高陂桥,穿越“险石峡”,攻占坎市,张贴安民告示。太平里游击队在林梅汀、简祥明、林修富等领导下,参加了箓竹塘战斗、坎市战斗,经历了战斗的考验。当晚,中共太平区委扩大会议在坎市“德豫翔店”召开,成立了太平区革命委员会,林梅汀任主席。

24日,红四军挺进湖雷、永定后,林梅汀等奉红四军前委指示,把队伍开到高陂桥边的太平书院休整,太平区革命委员会设在太平书院内。

6月1日至3日,红四军从太平里分兵出击。林彪率领第一纵队经西陂前往虎岗,后从溪口前往上杭。朱德率领第三纵队再次攻打龙岩县城。毛泽东率领第二纵队在高陂、坎市、培丰一带活动,宣传红军宗旨,发动群众起来革命。

1930年12月15日,龙岩沦陷,闽西党政军机关迁往虎岗,高陂成为中央苏区第二、三次反“围剿”战争闽西东线主战场的桥头堡。红十二军派出一个连,在太平区赤卫队的帮助下,驻扎在天子岽,扼守高陂桥。国民党军张贞49师杨逢年旅与红十二军一部在高陂桥一带展开拉锯战。

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高陂桥所在的今和兴村区域,成立了田段乡苏维埃政府,创办了手工业工会、贫农团、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发展苏区经济,当地有13个乡村办起了消费合作社。高陂桥所在的太平里地区,成为沟通闽粤两省枢纽和工商业集市贸易中心,是闽西重要的革命中心之一,很早就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闽西苏维埃政府第一直属区。在保卫中央苏区的过程中,太平苏区是岩、永、杭、靖的交通要冲,是保卫闽西苏区核心区域的桥头堡,为全国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高陂桥,不愧是红色英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