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永定金峰庵的红色往事

2023-05-29 16:11:09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永定金峰庵的红色往事

永定金峰庵全景

■ 刘永良 文/图

近日,我怀揣敬仰与追思,从永定城区驱车穿过田园山林,到达具有红色印记的仙师镇兰岗村石子岽“金峰庵”。

金峰庵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庵,不仅是当地善男信女祭拜神明的道场,更是革命战争年代重要的红色据点。革命战争年代,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以及刘永生、魏金水、马永昌、马发贤、赖祖雄、罗助发、邱其银等革命先辈都曾在石子岽及其周边村落开展革命活动。

金峰庵,又名石岽庵、卧云洞,门口挂着“金峰寺”的牌匾。金峰庵始建于清康熙中叶,历史上经过6次修整,如今金峰庵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与其他古庵一样,金峰庵里几副楹联颇有诗意:“金玉出石岽,峰云锦绣山”“金玉藏石岽,峰龙护山君”“寺古花为历,山深鸟报更”“妙药济人千金不易,奇方传世一字无差”等。

在大门的右侧,镶刻着一块石碑。这是2015年12月,中共永定区委党史研究室为金峰庵立的碑铭。上书:“早在1928年,威震八闽的永定暴动发生后,国民党大举进攻溪南地区,总指挥张鼎丞把暴动武装力量转移到高源山、赖石下、小山背等山区,领导开展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总指挥张鼎丞一度住在金峰庵。三年游击战和抗日战争时期,石子岽又成为作霖游击队、文顺游击队、永东游击队的一个主要据点,刘永生率领的红军游击队在石子岽上万石、下万石革命群众的热情支持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清乡’、反‘围剿’斗争,特别是金峰庵又成为一个重要的据点,庵主邱七妹(七妹姑)和赖石下革命群众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为住在庵背窠尾的共产党游击队送米、送菜。”

前些年,永定区老区办、永定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在金峰庵开辟了一个展室,展示革命战争时期有关金峰庵的红色往事。

一块石碑,一个展室,记录了金峰庵曾为革命发挥的重要作用,留存着难忘的红色记忆。这,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后人的遗产。

1926年初夏,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在今永定区湖雷镇上南村万源楼诞生。由此,永定革命有了自己的领导核心,党领导永定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至1927年10月,永定建立了上湖、金丰、溪南、太平等4个支部,全县有120多名党员。同年10月25日,在中共闽南特委工委书记罗秋天主持下,中共永定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砂公学举行,正式成立中共永定县委。

大革命前,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石子岽金峰庵周边的西洋坪、水岽窠(水冻科)、梅子岗下、赖石下(包括上万石、下万石)、巴塘尾和金砂镇秀山(内坑、陂子岗、石前)、上杭县稔田镇严坑村的农民群众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那时,租多、税多、利息高,广大农民交不起租,还不起债,许多人被迫卖儿卖女,流离失所。民歌《想起苦情割心肠》形象地唱道:

日头下山西边黄,想起苦情割心肠;

无田无地租田作,朝晨无米夜无粮。

朝晨野菜昼边糠,暗哺转来食粥汤;

一家老小肠打结,穷人终年无春光。

1927年党组织成立后,积极发动反对苛捐杂税和“借粮度荒”等一系列斗争。下溪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对敌斗争的惊涛骇浪中,高举革命旗帜,巧借香火支持革命,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1928年6月底,马永昌、马发贤等根据溪南区委指示,率领西洋坪部分农民武装参加了威震八闽的永定暴动。

1929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进入永定后,全县各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在此期间,马永昌、马发贤等人成立了40多人参加的“特务大队”,会同农民协会和金砂农民武装200多人发动了以西洋坪为中心的下溪南农民暴动,有力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很快打开了溪南地区的斗争局面。

三年游击战和抗日战争时期,金峰庵是作霖游击队、文顺游击队、永东游击队的一个主要据点。张鼎丞、刘永生、马永昌等率领的红军游击队,在石子岽周边村落革命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清乡”、反“围剿”斗争。

国民党“清剿”手段极端毒辣。军事上,先是集中兵力,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随后则采取“驻剿”“堵剿”“追剿”同时并用的战术。政治上,主要采取“隔离政策”和“瓦解政策”,强迫群众移民并村。同时,国民党还推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自首政策”“屠杀政策”;经济上,强迫群众计划购粮、购盐,连火柴也限购登记,破坏基点村土地耕作。

尽管敌人实行残酷的“清剿”政策,但石子岽及其周边的人民群众没有被吓倒,他们始终同共产党心连心,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支持和保护红军游击队,经常冒着生命危险给山上坚持斗争的同志们送去油、盐、粮食、药品等物资。赖石下革命基点村的罗助发、罗凤富、罗开元、罗洪祥和梅子岗下的罗兰荣、九坑巴塘尾的曾初先、西洋坪的刘富娣等革命接头户,经常借上石子岽求神拜佛之机,与游击队接头,送米菜和情报给游击队。

张鼎丞、马永昌等率领的游击队经常驻扎在金峰庵附近一个隐蔽的山窠里,金峰庵的饮用水就是用竹管从这个山窠引去的,游击队和庵庙主持邱七妹商定了联络暗号。水断流,说明没有米、盐了;水浑浊,表示山窠里的游击队领导有情况或者生病求医等。邱七妹等人就赶快下山筹备物资,同其他接头户悄悄把东西送给游击队。

1935年冬的一天,张鼎丞、马永昌、马发贤、罗助发在金峰庵召开秘密会议,遭到大院乡民团的突然袭击。千钧一发之际,现场3人迅速从金峰庵横屋后门冲上后山的树林中,而张鼎丞倒回来拿秘密文件来不及上山。张鼎丞急中生智,看到庵边堆着12把当柴火烧的鲁萁,赶快钻到最底层藏了起来。敌人到金峰庵后,里里外外搜查了一遍,都没有发现游击队的踪迹。敌人开始怀疑那堆鲁萁,但翻到第9把后,却停住了手脚。张鼎丞就此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安全脱身。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张鼎丞几番生死,但他总是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化险为夷,为党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