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永定:打造县域文旅经济发展的示范基地 ■融媒体记者 陈良锦 通讯员 林熹 章舒柳 “永定是土楼故里、生态福地,森林覆盖率高达75.5%,有3A级以上景区15个,是中国旅游百强县。1-9月,永定区接待游客673万人次、比增48.6%,实现旅游收入67.7亿元、比增50.9%,被列入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获评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全省数字文旅工作推进会在永定召开。”在龙岩市“学思践行 比学增效”学习新思想成果交流会上,永定区委书记李强向大家介绍永定文旅经济发展取得的累累硕果。 在主题教育中,永定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好‘东有客家土楼,西有龙湖’的旅游文章”谆谆嘱托,着力在理论深化、动能强化、成果转化上发力,全力打造县域文旅经济发展的示范基地。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永定土楼景区接待游客29.4万人次、比增236%。 在理论深化上发力,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第一议题首位学。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采取“会前深学,会上领学、交流学”方式,带头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感悟使命深入学。将读书班、专题调研、学习研讨的重点焦点落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楼西湖”的殷切嘱托上,通过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定足迹、专题研讨、点题调研等方式,努力开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上下联动共同学。抢抓文旅部对口支援契机,双向互派学员举办专题培训班,更加精准把握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永定大地落地落实。 在动能强化上发力,践行“四下基层”破解发展瓶颈。在一线找准文旅发展“痛点”。区领导带头示范,围绕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领题调研,全区75个区级年度重点课题中13个与文旅产业相关。在一线破解文旅发展“难题”。开设“线上调研”专栏,收集梳理文旅发展意见建议37条,推动解决了一批难题,提前完成湖坑镇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任务。在一线护好文旅发展“底色”。扎实推进旅游景区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文旅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成果转化上发力,努力抢占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构建了全域旅游“新格局”。精心打造3条精品旅游路线,“来永定土楼·赏五朵金花”文旅品牌全面打响,“一核两翼、东楼西湖、全域发展”的旅游“生态链”构建形成。打造了文旅融合“新业态”。“东楼”聚焦沉浸式体验游,强化数字赋能文旅,“天涯明月刀”项目获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引进读旅、香叙、腾讯等公司,成功打造一批特色土楼民宿。“西湖”聚焦休闲体验游,龙湖实现“生态文明、旅居康养”等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点燃了乡村振兴“新引擎”。积极盘活乡村旅游资源,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2个,省级金牌旅游村4个、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3个,推出“全牛宴”特色一桌菜,差异化开发570种特色旅游系列商品。乡村旅游直接带动32个产业发展、2.6万人就业。 督导组点评: 永定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做好‘东楼西湖’旅游文章”重要嘱托为指引,深学笃行,把牢记嘱托作为振兴发展关键、把理论学习作为引领发展基础、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发展保障,围绕“打造县域文旅经济发展示范基地”破题解难、创新攻坚,在理论深化上发力、在动能强化上发力、在成果转化上发力,力争取得主题教育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