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永定诉源治理典型案例③丨乡俗文化解心结 一案调解多重纠纷

2023-12-13 17:05:33 来源:   责任编辑:   

乡俗文化解心结 一案调解多重纠纷

【基本案情】

原告陈某等人和被告卢某是邻居,一直相处和睦。近年,卢某利用旧宅基地新建房屋时,原告陈某等人认为其房屋屋檐滴水范围的土地为其所有,而被告卢某称该部分土地在其房产证中。为此,在取得乡村规划许可证后,卢某径直建起了3层房屋,双方为此互不相让,剑拔弩张。

于是,原告陈某等人以土地登记行为和规划许可行为违法为由,将有关政府部门告上法庭。同时,以侵权纠纷为由遂诉至永定区法院坎市法庭,请求拆除超过陈某等人房屋屋沿滴水内的建筑。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罗玉婷认为原、被告双方是邻居,平时关系和睦。但为了房屋一事双方关系恶化,到处投诉信访并引发多起诉讼。案件如果简单地下判,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双方当事人的诉累,更不利于邻里和谐。于是,罗法官立即前往当事人家,了解案件事实、听取双方的意见、勘查现场、寻求妥善解决的方法,同时走访当地政府及国土、司法、信访等部门,多次与相关人员探讨解决方案。

在当地司法所通过与双方当事人经过多次、反复沟通达成初步调解方案后,又再次邀请这些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到坎市法庭,全程与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现场,法官结合民法典、行政诉讼等相关法律进行耐心释法说理,并充分利用“屋檐滴水互让”的乡俗文化,协同调解的其他部门调解员也结合他们工作职能,以及从自身社会经验出发,立足当事人的角度,结合永定客家文化为当事人进行疏导和分析。

调解持续近5个小时,经过反复、多次沟通,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签订了调解协议。原告按照调解协议,撤回了另外2起行政诉讼案件的起诉。为平息双方怨气,坎市法庭又运用客家茶文化,组织双方在调解室一起喝了杯“谅解茶”,双方化干戈握手言和。这起针锋相对的邻里纠纷,化干戈为玉帛,同时化解的还有2起行政诉讼案件。

【典型意义】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古时能有“六尺巷”,今日应有邻里亲。邻里纠纷若处理得不妥当,极易导致双方邻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影响邻里和谐。为此,坎市法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发挥多元调解力量,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灵活运用客家文化,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打造睦邻友好的生活环境,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案例由永定区人民法院坎市法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