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南山之恋

2021-02-02 11:56:29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刘敏  

南山之恋

□郑桂珍


久居城市,在喧嚣之中为自己寻觅一处清静处所,时不时可以从世俗纷扰中退隐而出,安顿自己,调和内心。家乡龙岩永定城区的南山公园,就是这样一处颇得我喜欢的心灵所在。


清晨,天刚蒙蒙亮,沿着南山山道拾阶而上,茂密的树丛和藤蔓此起彼伏,影影绰绰。山间晨雾拂过处,矮的密匝匝的铁芒箕,高的年轮不小的松树,它们挺直了腰板,伴着山风摇摆旋转,不时留下窸窸窣窣的声音。快到山顶时,你会看见南山唯一的凉亭,上书《悠然亭》,我想这取自陶渊明诗句中的“悠然见南山”,便是悠然亭对南山的最好诠释。此时,轻轻呼吸着清新而又微湿的空气,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一切都在悠然中,仿佛人与自然的对话就这样悄悄进行。


傍晚,山上又是一番胜景。此时最适合观落日。晴朗的春秋季节,五点钟光景,站在南山的光明塔处,眼看着斜阳西下,太阳的余晖和杂树的枝桠融为一体,晕染成长长的一片,让人忍不住拿起手机记录下来;在余晖的渲染下,天空染红了,整座大山也沉浸在暗红色的光和影的油画中,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


南山,最触动人心灵的是山中那原始的美。单看那一根根笔直的松树,就让人称奇,树干没有一丝一毫的修剪,却主题突出,直上云霄。漫步在松树林下,观浮云,辨树影,谛听天籁声声,宛如置身于如诗般的画卷之中,在树影的闲情中你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淡定和平和。


喜欢南山,除了喜欢它的原始之美,更在于一种由来已久的情愫。早在上小学时,南山就是我的乐园。每到春天,春的讯息传到山下的书院小学,放学后,我便爱和小伙伴们偷偷溜到山上,在开满山花的草丛中追逐、嬉闹、打滚,最让人开心的事,是在阳光明媚、风力十足的日子,能够拿上一个自己亲手用报纸粘贴的风筝,奔跑在充满生机的山上,我如画般的童年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度过。


有一年春天,书院小学在南山上举行放风筝比赛,我和小伙伴们也踊跃报名。为了做好风筝,我们跑到山上砍回竹子,在爸爸的帮助下将竹子削成细细的竹篾,把竹篾做成风筝的骨架备用,再找来废弃的报纸裁成所需要的形状,用糨糊把裁好的报纸粘贴在骨架上,最后,我们还要粘上风筝的尾巴,缠上细线,一个简单的风筝就做好了。做好风筝后,我们找了一块开阔的地方进行试飞。试飞过程中发现一点问题再对风筝进行矫正。在南山上参加比赛时,我拿着线圈在前,一个小伙伴托起风筝在后,随着小伙伴一声令下,我逆着春风奔跑起来,随着风力越来越大,风筝徐徐上升,当看着风筝上升到一定高度,那种发自内心的成功的喜悦不由涌上心头。当我站在南山上握着这捆一头系着风筝的线,感觉自己就像把握了所有的幸福。


说起南山,这里还流传着永定后八景“松院秋声”的故事,因这故事,更让我对此处情有独钟,流连不已。旧志载,南山即指挂榜山;“松院”即指绿筠书院。绿筠书院坐落在永定城区南门外挂榜山尾,绿筠书院“有堂有楼,诸生肄业其所”。明朝隆庆年间,知县谢良任置田以给膏火。明万历年间,知县何守成于挂榜山后亲手种植了一千多株青松以护卫书院。十多年后,知县许堂重修书院。据明末清初邑人熊兴麟诗载,“凌空杰阁挂松楸,谡谡涛声杂濑流。鳞老薄霄亭日午,风寒飞线满江秋。谁为方夜读书赋,自有登高落帽俦。铛沸新泉茶七碗,恍疑羽化上琼楼。”每到秋天的夜晚,青松掩映的书院阵阵松涛伴着琅琅书声,瑟瑟秋风合着唧唧虫鸣,细细品尝一杯刚沏的清茶,就会有一种羽化升仙的感觉。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风雨的侵蚀,绿筠书院很快就倒塌了。清嘉庆五年(1800年)顾杏章任永定县知县时,此地早已一片荒芜,不闻书声。他听人介绍了绿筠书院的历史后,曾特地到故址察看了一番,随后一气呵成,写了两首《寻绿筠书院旧址》的诗,诗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沧桑之感以及期待书院薪火再续,松筠再芳的思想感情。后人为重振书院雄风,在原址建了书院小学。


几百年后的今天,南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永定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在南山东面开发了房地产,建了一座美丽的南山凤凰城;为更好地解决城区学位,在南山东面的凤凰城旁新建了一座城南小学,将南山南面原书院小学的学生并入城南小学,并将原小学旧址划归永定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和书院社区居委会所有,很好地解决了城区学位问题。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但南山依旧在那里,依旧松涛阵阵,书声琅琅。在深山的更深处,还有更深的诱惑和神奇,而我那一抹淡淡的思恋,依然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