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永定:“副榜炉”烟火升腾 “非遗”焕发新活力

2023-11-02 11:50:28 来源:   责任编辑:   

永定新闻网讯(黄秋萍 熊艺红)在二十世纪,客家永定人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只“副榜炉”。这“副榜炉”一般用于烧水、煲汤、温米酒、煮药等,同时风靡漳、厦、潮、汕各茶馆、饭店等,还远销东南亚等地,鼎盛一时。

日前,记者走进永定区城郊镇万美村,村民童照章和家人正在家庭小作坊潜心制作纯手工“副榜炉”。童照章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市场不景气,很多年轻人放弃了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转投其他行业或者外出打拼,“副榜炉”曾面临传承后继无人的窘境。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个曾经与家家户户息息相关的“副榜炉”成了客家特色人文的体现。为传承和发扬光大这一特色产品,童照章成为“副榜炉”制作技艺传承人,在万美村纯手工制作“副榜炉”,产品销往闽粤浙等地,颇受市场欢迎。

“如今,像我们一样在家制作‘副榜炉’的家庭有30户左右,我也是七年前带着责任回到家乡,过起了制炉、卖炉的日子。”童照章说,“我不能让老手艺断了,想为家乡‘非遗’老手艺再做点事,再出一份力。”

据了解,“副榜炉”是清代雍正年间童祖宠改进创制的,距今已有290多年的历史,是龙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童照章告诉记者,“副榜炉”制作工序复杂,须经过选泥、晒泥、筛灰、练泥、车坯、煅烧等几十道工序,制作出的泥炉具有色泽橘红、造型美观、经久耐用、体积小、简便等特点,可直接端到席桌上,热菜、温酒、泡茶等,样式也繁多,有金鼎炉、四方炉、腰鼓炉、西瓜炉、桶子炉等。一直以来童照章坚持采用纯手工制作技艺,关注“副榜炉”的传承和改进,并融入文创,为客人提供“私人定制”服务,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通过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政府对副榜炉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也越来越大。”童照章说,“市场好了,我就想能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和制作上,制作出更多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让‘副榜炉’走向更宽广的市场。”

近年来,城郊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副榜炉”产业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以“党支部+合作社+作坊+社员”模式,变以前的单打独斗为团队协作,大力挖掘“副榜炉”文化内涵,创新产品造型特色等。同时,聘请专门的营销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副榜炉”产品的宣传,通过批量订单、定制生产等形式,积极探索“副榜炉+旅游”“副榜炉+电商”“副榜炉+研学”等多元发展路径,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使得非遗技艺变身“非遗”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经”。

“今年,我镇规划设计了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副榜炉’文化体验中心,将在年底前开工建设。”城郊镇党委书记刘炘芳表示,“将进一步挖掘‘副榜炉’的文化内涵,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副榜炉’产品的宣传,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不断加强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推动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产品焕发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