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苏区时期的萧劲光(资料图)
彭杨军校第三分校旧址【龙岩市永定区虎岗镇虎西村汉皆(阶)楼新屋】林添茂 摄
□ 林添茂 共和国开国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县人,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始人之一,曾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30年12月,刚从苏联回国的萧劲光化装成商人,乘船离开上海,经香港、汕头,沿着党的秘密交通线,经大埔进入闽西苏区,抵达闽粤赣省委机关和闽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永定县虎岗乡(今龙岩市永定区虎岗镇),担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后兼任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校长。1931年10月任红十二军参谋长。同年11月离开闽西,到达瑞金,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 闽西永定虎岗苏区,是萧劲光回国后第一次在红军中工作并接受战斗洗礼的地方,也是他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开始独立指挥部队作战实践的地方。 担任红军学校校长 1931年春,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以纪念彭湃、杨殷两名烈士而命名,简称“彭杨军校第三分校”)从龙岩大池迁至永定虎岗,在虎西汉皆(阶)楼新屋办学,亦称闽粤赣边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校长萧劲光,政委张鼎丞。 当年,学校直属闽西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除校长萧劲光、政委张鼎丞外,教育长为李林,萧向荣、伍修权、李伯钊(女)、危拱之(女)等均在校任教或工作。把部队中表现较好、作战勇敢、有发展前途的红军战士选拔到军校速成学习,学习基本的战术和带兵的方法以及军事实战演习,为部队培养了一批连、排干部。彭杨军校第三分校在虎岗办学期间,招收一期学员500多人,编成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第二大队编有轻重机枪连,另有一个司号队(培训司号员)。学员多数是福建人,其次是江西、广东、湖南省籍人。学习周期一般三四个月,长时五个月,按正规的方法训练部队。重点解决学员入伍动机、人生观、军人姿态、内务卫生、练喊口令以及队列动作等。中央苏区时期,彭杨军校第三分校将战斗和训练结合一起,训练科目从射击到攻防战术,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具有系统性、实战性。 萧劲光担任校长后,针对学员军事技术水平很低的状况,按照苏联红军正规的方法训练军校学员,要求军容整齐划一,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并要求学员、教职员一律穿细布列宁装。萧劲光还根据苏联红军的被装样式,为学员设计了红领章,用两块小红布缀在衣领上,先在学校中实行,后来推广到红军部队中去。在虎岗办学期间,正遇中央苏区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闽西不断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事。所以,彭杨军校第三分校训练方法是结合实战进行,每打一仗就总结经验,再学习,学员的军事素质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提高。以萧劲光为首的学校领导还与学员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练在一起、战斗在一起,树立了为人师表的模范榜样。 彭杨军校第三分校是我党最早创办的军校之一,它以全新的教学、体系和内容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军事指挥员、政工干部,为加强红军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人民军队的军事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校先后设在龙岩县大池、永定县虎岗、上杭县白砂、长汀县城和江西瑞金,培养了1000多名连、排级红军干部,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长为共和国开国将军。1931年11月,学校与红一方面军教导总队、红三军团随营学校合并,成立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不久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指挥保卫苏区战斗 1930年12月,萧劲光抵达虎岗,担任闽粤赣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他看到闽西红军部队的素质较差、军事技术水平很低,便开办教导队,亲自担任教官,训练干部,以提高红军部队的军事技术和战斗力。在1931年春夏之际,他多次指挥红军部队在虎岗举行军事演习。中央代表团成员王稼祥、任弼时和顾作霖等人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路经虎岗时特意去看部队演习。萧劲光还率领红军部队在龙岩大池、小池和永定坎市一带打了一些小规模的防御战,保卫了闽粤赣省委机关。 1931年7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闽粤赣省委、军委和军区司令部根据形势确定了“向北发展”的军事战略方针,具体行动计划是:第一,先打下上杭、永定之间的庐丰、丰稔两据点,巩固上海中央与中央苏区的联络线,然后主力向汀州、连城方向发展,争取与中央苏区打成一片;第二,在南线组织工作委员会,以罗明为书记,除地方武装外留下主力红军的三分之一;第三,省委北移,第一步移向白砂。 1931年8月间,为了实施“向北发展”的方针,红军新十二军、红军虎岗警卫营和彭杨军校第三分校的红军指战员,在闽粤赣军区参谋长萧劲光、闽粤赣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伍修权的指挥下,接连取得了庐丰、蓝家渡、丰稔三次战斗的胜利,收复了上杭县和永定县的大片红色区域,有效地领导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虎岗成为中央苏区的坚强堡垒,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萧劲光曾如此称赞虎岗:“铜虎岗,铁虎岗,千军万马也难上。”1931年8月上旬,彭杨军校第三分校从虎岗转移到白砂训练,得悉钟绍奎匪部盘踞在庐丰,妄图摧毁我党当地革命政权,镇压人民群众。于是,萧劲光和伍修权等人一起认真研究制定攻打庐丰、歼灭钟绍奎匪部的计划。在等待红军新十二军到来的时候,发现敌人有增兵庐丰的企图。萧劲光等人立即决定在敌援兵到来之前,先以虎岗警卫营和彭杨军校第三分校的学员共400多人投入战斗。8月11日下午,红军部队从白砂出发,经茶地、黄潭,翻越园岭头,于8月12日东方欲晓时,在新庵下与敌军事哨打响。狡猾的敌人闻枪声即撤出墟外,在通向安乡的松树林进行抵抗。彭杨军校第三分校第一大队从庐丰墟的西侧绕过,原计划将敌包围在墟上加以歼灭,但没有达到意图,结果形成平推战,敌人且战且退,红军部队一举攻占庐丰。同日下午,敌人援兵赶到,与红军部队争夺激烈,红军部队随即转移到蓝家渡集结。在庐丰战斗中,彭杨军校第三分校教育长李林英勇牺牲,伍修权的左腮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中。战斗结束后,伍修权被送到才溪后方医院治疗。 8月13日,红军新十二军赶到蓝家渡,红军部队达到800多人。这天早晨,气焰嚣张的钟绍奎率部及安乡、庐丰一带民团1000余人,进攻蓝家渡。红军部队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把敌人引到曹田有利地形,然后进行集中歼灭。中午,红军部队实施反攻,打得敌人丢盔卸甲,狼狈逃窜。敌人向庐丰退却,在通过湖里与沈田隘路时,隔河遭到岐滩村赤卫队的鸟枪土炮的袭击,又有伤亡。蓝家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上杭人民的斗志。8月14日,萧劲光集中红军部队进攻丰稔,丰稔的敌人闻风而逃。红军部队在丰稔休整数日,其间虎岗警卫营被编入红军新十二军。 这时,虎岗已被敌人占领,闽粤赣省委领导张鼎丞、罗明、卢德光等集聚于丰稔,决定主力北上,卢德光随军行动,罗明率红军新十二军的一个团及地方武装留下,负责南线工作。省委机关移驻白砂。萧劲光到达白砂时,因敌情紧张,省委机关继续北移徐坊。张贞、区寿年及钟绍奎等六个团的兵力从龙岩、上杭、永定方向向苏区进攻,白砂被占领。萧劲光指挥红军新十二军其他部队及彭杨军校第三分校学员(总共约800余人)向汀州、连城方向发展。到达汀州附近后,在钟屋村打了一仗,击溃了敌人的主力卢兴邦、易启文等部,随即乘势夺取汀州城,接着又解放了连城。这几仗打得十分干净利索,红军部队士气越来越高,仗越打越好。 1931年9月,中央根据地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到21个县境,人口250万,面积5万平方公里,成为中央苏区的全盛时期。中央红军第十二军在罗炳辉、谭震林率领下,到达汀州。在红军节节胜利的威慑下,南线张贞军阀被迫退守龙岩、永定一线,被敌人占领的上杭、永定大部分苏区又回到红军的手中。新老十二军在汀州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第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谭政,参谋长萧劲光。 这一年,正值萧劲光的长子在上海出生,萧劲光的爱人从上海发电报给在闽西苏区工作的萧劲光,询问他们的儿子取名事宜。此时,正遇上红军部队相连打胜仗,永定县城和大部分地区再次被红军攻克,于是萧劲光欣喜之余连忙回电报称他们的长子姓名就取为“萧永定”。 2023年5月25日,萧劲光的女儿、已是85岁高龄的萧凯从北京出发,踏上她的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闽西永定虎岗。当她来到彭杨军校第三分校旧址汉皆楼新屋时,情不自禁地抚摸着已是斑驳的土墙,并饱含深情地向当地干部群众述说了她的长兄取名“永定”的这桩战火年代的乐事,让大家经历了一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洗礼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