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客家土楼蕴含的人文精神
图为土楼内通廊。 宋客 摄
■胡大新 在闽西永定,丰厚的人文精神源自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它薪火相传,永远激励着土楼客家人奋勇前行。这种精神,就是客家土楼所蕴含的勤俭、创新、包容、爱国爱乡。 勤俭质朴的优良传统 勤劳俭朴是土楼客家人的创业立家之本、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廉洁的根基。 土楼客家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究其原因,乃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殊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使然。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这副楼门(承启楼外大门)楹联的意思是,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族人一定要继承祖辈勤劳俭朴的优良品德,子孙后代建功立业最根本的是读书和耕田。 “创业维艰祖父倍尝辛苦,守成不易子孙宜戒纷华”。这副固定式的土楼楹联,反映了土楼客家人志存高远、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和重德守廉、敬廉崇洁的优良传统。它的内涵,正如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脯娘》这首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民谣,是土楼客家人勤劳俭朴的生动写照。 一个宗族靠什么维系?祖训家规,人人遵守,忠实执行。族长德高望重,严格要求,发挥表率作用。是非曲直,舆论监督,公平正义。 廉文化积淀深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即使在明万历年间之后,永定烟草业兴盛,诸多巨商富豪家族亦未发生贪腐丑闻。 “做人做名气”是千百年来爱惜自己身上羽毛的永定人的口头禅,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至今仍十分盛行(尤其在湖坑镇一带)。这句貌似极平常的俗话,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实际上是土楼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被理解、被接受的行为准则,人人耳熟能详,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楼的建造、创新与发展,正是土楼客家人勤劳俭朴、重德守廉、敬廉崇洁的最好诠释。 明代中期以前的土楼,比后来建造的土楼粗犷、简陋,但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没有土楼客家人的勤劳俭朴,节衣缩食,是根本无法建造的。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副固定式的土楼楹联(奎聚楼中门门联),折射出土楼客家人修身齐家、忠义报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勤劳俭朴、修身养德的优良传统。 创新创业的进取意识 唐末宋初,永定就有了土楼。它经历了初创、成熟、鼎盛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永定地处闽粤边陲,山高林密,盆地狭小,客家先民为了防匪寇、防野兽,以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创造了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功能的土楼。它不仅是生活家园,更是精神家园。从土楼走出去的后代对故乡的眷恋,也是对一种文化的眷恋。 14世纪(明代)以后,生土民居建筑逐渐消失,被青砖所代替。但是,永定县的生土民居建筑不仅没有消逝,而且不断创新、发展。 19世纪中叶之后,由于大批在外省和东南亚各国经销条丝烟的楼主受到各种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影响,永定土楼的建筑艺术又有新的突破。 土楼的发展,反映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生土建筑艺术史,充分反映了土楼客家人对一种文化的不断追求,对精神价值的不断追求,充分体现了土楼客家人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土楼建筑把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的生土民居建筑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土楼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通风采光、教化育人、节能环保等功能,而且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土楼客家人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理念。 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永定客家土楼无论在建筑学上还是人类学上,都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成就和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具有高超的工程技术和杰出的艺术特色,是古老的中国生土建筑工艺和永定客家人居住地的自然、社会环境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产物。 千百年来,无数史实证明:永不满足、敢闯世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是土楼客家人的特质。各个历史时期永定人才辈出,涌现了许多在国内或国际有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 始终清醒是难得的大智慧。土楼客家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开拓进取、创新发展不竭的动力。 包容开放的人生态度 每座土楼,就是一个和睦而温馨的大家庭、小社会。 土楼客家人聚族而居,守望相助,求同存异,和谐相处。邻里之间、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是必然的,但是,大家都有包容的心态、顾全大局的观念,共同努力及时化解大小的矛盾。每个楼主都把矛盾当家丑,岂容外传、扩大?他们深知团结的重要性,深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土楼客家人在历史上形成的凝聚力,使他们在彬彬有礼的交往中消除矛盾冲突。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成人之美、扶贫救弱、敬廉崇洁、诚实谦和、和谐共处等成为社会公德,成为客家文化的核心内容。 每座土楼都有处于核心地位的祖堂,是宗族议事、举行婚丧喜庆活动的主要场所,充分体现了土楼客家人慎终追远、敬祖睦族的传统美德。 土楼从一层至顶层,内通廊四通八达,私密性非常弱,充分体现了土楼客家人宽广的胸襟,包容的心态。 土楼建筑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土楼客家人对各种文化的包容。比如,部分清末民初土楼建筑融入了部分园林建筑艺术、西方建筑文化的元素。 如果遇到外敌的侵袭,全楼乃至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凭借土楼具有很强的防卫功能的优势,共同抵御外敌。 全楼人共同准备年夜饭,一起过年。这种习俗,许多土楼人家至今仍乐此不疲。 各时期德高望重的族长,为维护全楼乃至全族人的团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年初一的尊老爱幼活动,还有每年诸多民俗活动,包括祭祖、作大福、走古事、闹花灯、迎春牛等等,对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对晚辈的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作用。 土楼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一本(儒家)多元(佛教、道教等),一座寺庙、一座土楼往往供奉多种神祇。这种奇特的现象,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多种文化的包容。 从土楼走出去的客家人,适应能力特别强,真正做到“入乡随俗”。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能很快就融入当地社会去。 爱国爱乡的炽烈情怀 土楼客家人,处处体现家国情怀。其原动力与核心价值观源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深入骨髓。他们志存高远,耕读传家、忠孝仁义的理念代代传承。 土楼文化博大精深。永定土楼客家人崇文重教,每座大型的土楼都设有私塾或学堂。明万历年间以后至清代末,永定文教兴盛,学堂、书院之数量与考取功名的人数,为闽西之冠。根本原因是土楼客家人对子孙后代寄予厚望。土楼因而成为永定客家人对汉文明坚守的符号。 永定每座土楼都有众多体现耕读传家、忠孝仁义等意味深长的楹联、牌匾,凸显了教化功能。土楼客家人既保留了传统的儒家风范,又融合了当地文化的特征,反映了土楼客家人的社会观、道德观、文化观和家族意识、客家民系意识,反映了土楼客家人对古代中华文明的执着坚守。 有的大型土楼,简直就是楹联、牌匾的王国,书法、雕刻艺术的殿堂。永定数以万计土楼楹联、牌匾、屏风、警语、题词、碑刻等等,异彩纷呈,但其核心内容都离不开忠孝仁义、耕读传家。 土楼故事多。讲不完的真善美的故事,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月光下,妇女们一边劳作,一边给孩子们讲故事、唱山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土楼客家人从小就受到了正能量的深刻影响。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土楼客家人爱国爱乡的传统美德,互相感染,薪火相传。一些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不胜枚举,辉映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