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走进“泽东楼”

2024-05-06 14:55:17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走进“泽东楼”

图为修葺后的“泽东楼”

■ 杨本明

“泽东楼”,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开国领袖毛泽东名字命名的客家土楼。

“泽东楼”在哪里?在龙岩市永定区抚市镇五湖村上寨何凹头革命基点村。这里地处永定区东北部,位于抚市、湖雷、陈东三个乡镇接合部的白叶湖岽山腰,海拔800米。

2023年12月24日,我们一行抵达何凹头。但见群山环抱处,一方土楼,掩映在苍松翠竹中;走近,“泽东楼”三个大字分外醒目。主楼三层,二、三层各开三个窗,据说,当年毛泽东就住在三楼左边那个房间。

何以称“泽东楼”?背后定有不平凡的故事。

1929年5月20日,朱毛红军第二次入闽,闽西大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三打龙岩城”的胜利,终于让红四军有了稍微休整的时间,以解决自井冈山下山以来红四军内部暴露出来的一系列原则问题之争。

6月22日,红四军党的七大在龙岩城公民小学召开。一贯坚持原则的毛泽东落选了前委书记一职,不得不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到闽西指导地方工作。8月2日,毛泽东在上杭县蛟洋文昌阁指导召开中共闽西一大后,化名“杨子任”,偕同夫人贺子珍在粟裕连队的护送下,从上杭蛟洋经上杭大洋坝进入永定虎岗乡虎西村,当晚住晏田祠。8月9日,经三堡、上湖雷来到陈东乡石岭村岭头,住在总楼。因民团头目也住那村,为了安全,第二天他即转移到山势陡峭、易守难攻的上寨何凹头,住在乡苏主席张茂煌家四方土楼三楼左边的一个房间,前后约10天。

当时,毛泽东身患疟疾,他一边养病,一边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发动群众,会见当地苏维埃政府领导人邓子恢、张鼎丞、阮山、马永昌等。其间,正遇上一位红军战士在攻打古竹战斗中牺牲,毛泽东还亲自慰问烈士家属。楼主张茂煌、张茂春、张茂荣三兄弟和他们的家属,冒着生命危险承担起站岗放哨、传送情报、送饭送药等任务。何凹头的老百姓也纷纷送粮送药到张家土楼。

“泽东楼”有幸,接纳了一代伟人在此思考关乎党,关乎红军,关乎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没有不透风的墙,“杨先生是红军首长”的消息,还是引起了反动民团的注意。陈东蕉坑的房族们纷纷议论“何凹头张屋住了红军大头目”的消息,反动民团计划前往围捕。

幸运的是,有一湖雷小平水嫁至此地的张氏族亲张细妹恰巧听到此事,便连夜将这一消息及时转告张茂煌。张茂煌二话不说,与赤卫队员一起抬着担架,护送毛泽东转移到金丰大山深处的岐岭乡下山村牛牯扑,毛泽东住在山里搭起的竹寮“饶丰书房”,继续指导地方政权建设。

敌人没有抓到红军大头目,便气急败坏地对何凹头村革命群众及张茂煌一家进行疯狂报复。他们放火烧了张茂煌兄弟家的房子和村里的80多间房屋,杀害了张茂煌、张茂春、张茂荣三兄弟等18位乡、村苏维埃干部,尤其残忍的是,他们将张茂煌的头颅割下,悬挂在陈东集市上示众。

面对白色恐怖,何凹头人民没有屈服,他们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前仆后继,九死未悔,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二十年红旗不倒”的伟大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段血与火的历史,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1951年由永定县拨款,特意按革命烈士张茂煌、张茂春家的四方土楼原形重建。永定县委经请示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同意,决定将该楼取名为“泽东楼”。

这,便是“泽东楼”的由来。

“泽东楼”自建成至今,已历70多年的风雨,为什么能保存得如此完好,且成为旅游景点,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走进“泽东楼”,我才明白,能有今日,离不开两个人的无私奉献:一位是吕庆昌,一位是张万生。吕庆昌曾担任龙岩市领导,他拿起笔,倾情宣传推介,写出了充满激情、洋洋万言的抒情散文《红旗永飘泽东楼》,让“泽东楼”走出闽西;他写的现代诗《泽东楼的灯光》更是成为龙岩市朗诵比赛的经典诗篇。张万生是张家后人,这位部队转业后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处级干部,对“泽东楼”有着深深的情结。通往“泽东楼”的道路从七环八绕近10公里的盘山路到旅游道路、“泽东楼”这么多年来的保护修葺,张万生不仅努力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个人前前后后也投入了上百万元,说服家人,垂范族人,带动村人,其中艰难,非个中人难明。

为扩大宣传效应,围绕“泽东楼”,他们组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建红歌台,组织红歌比赛;在“泽东楼”前升国旗。“泽东楼”前升旗的旗杆,从最初的竹竿,逐步完善为木杆、铁杆,如今已经替换为标准的不锈钢杆,还建起了水泥浇筑的升旗台,让升国旗活动仪式感满满。为擦亮“泽东楼”这一金字招牌,张万生退休后又主动响应乡村振兴召唤,回到村里挂职,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协助驻村第一书记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带领当地乡亲全力振兴乡村,做大做强“泽东楼”品牌。

走进“泽东楼”,不禁感叹:欣逢新时代,国家康泰,红色江山永固;把握新机遇,老区人民有福。“泽东楼”上的那盏灯,依然放射出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