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西陂天后宫的红色历史 西陂天后宫 郭亦斌 摄 ■ 邱子祥 在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有几块闪闪发光的红色金字招牌让人惊叹:全国现存唯一的七层宝塔式天后宫——“西陂天后宫”、全国独一无二的村民小组——“苏维埃组”、中国共产党领导最早的信用合作社诞生地——太平区信用合作社等。经过认真梳理和客观分析西陂人民革命奋斗史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西陂天后宫因其接纳革命活动“最早”、联络革命时间“最长”、统领革命作用“最特殊”,当之无愧地成为西陂最红“天后宫”。西陂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革命元素铸就了西陂天后宫的不同凡响。 山清水秀、十里平川的永定河畔,西陂天后宫昂首挺立。 西陂天后宫占地面积6435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砖木结构,坐南朝北,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清康熙元年(1662)落成,历时近120年。西陂天后宫由前低后高的三进式建筑组成,第一、第二进是平房,第三进则是七层宝塔。远远看去,天后宫就像挂满帆的航船,驶向大海。这种集妈祖文化、状元文化、建筑文化为一体的是全国现存唯一的七层塔式天后宫,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真正为西陂天后宫镶嵌璀璨明珠的是其内涵深厚的红色文化:西陂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千难万险不回头”革命斗争史。 1925年,在龙岩省立第九中学(今龙岩一中)读书的进步青年林修富、林绍豪与林心尧致力于发展国民党左派组织,成立了永定县高陂区党部西陂分部。因天后宫是本村人员最密集的场所,所以,他们以进香朝拜妈祖的形式秘密开展农会联络工作。 1927年9月,中共闽南特委安排特委军委书记陈祖康(后叛变)到西陂指导工作,以天后宫登云馆等为革命阵地,发展林修富、林绍豪等进步青年入党,组建太平里青年委员会。10月中旬,中共太平支部成立,高陂党小组设在西陂天后宫。1928年3月,中共太平区委成立后,设立的西陂党支部的驻地也在天后宫,党员有10余人。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1928年7月永定暴动后,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宣传部长王海萍作为特派员到闽西开展工作,成立中共闽西特为,同时兼任闽西暴动委员会总指挥,发动了以太平里武装为主的(上)杭、永(定)、(龙)岩三县农民秋收暴动,史称“太平里暴动”。8月4日,杭永岩三县边境农民武装500余人,在王海萍、傅柏翠等人率领下,在西陂天后宫集结,次日凌晨分别包围了“芳景堂”“三益堂”等两处土豪劣绅的楼房,当场击毙、活捉了多名土豪。之后,在西陂天后宫召开群众大会,把没收来的粮食和财物分给广大穷苦农民。 根据毛泽东“一手紧握枪杆子,一手紧抓钱袋子”的思想,张鼎丞、阮山、赖祖烈等在西陂开始红色金融的探索。1929年10月,全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之一的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在高陂黄田“茂龙楼”设立,后迁至西陂天后宫办公,再后又迁至西陂村“裕安堂”。1931年,太平区信用社曾发行过面额为一元的纸币。这种纸币流通范围包括了永定的高陂、坎市、田地、虎岗和龙岩的红坊乡悠湾村、上杭的大洋坝一带。 1930年冬,国民党军杨逢年部占据龙岩,闽西苏区党政军机关迁入虎岗,太平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迁至西陂天后宫。1931年5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将太平区升格为直属第一区。一时间,西陂成为太平区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教育中心。当时,太平区和西陂乡的党政军各个机构均设在西陂天后宫附近的10多栋土楼民宅。苏维埃作为这一带的地名,从此被叫开,一直延续至今。这里的村民身份证的住址栏目鲜明地写着“苏维埃组”,成为“闽西20年红旗不倒”的最佳注解和鲜活佐证。 红军长征后,闽西苏区被敌人占领,太平区党组织转入地下,三年游击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西陂天后宫因其特殊性,成为中共永太县委、县苏活动的秘密联络地点,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此后,永定县委和闽西地委先后组织永西北工作团、岩永工作团在太平里活动,天后宫又成为一个重要工作据点,为配合解放军南下和解放闽西打下坚实基础。 1949年8月12日,国民党胡琏部派出一个营约300人,兵分两路,直扑闽粤赣边纵队第七支队十五团驻地西陂天后宫。敌中校团长被我军击伤后,溃不成军,仓皇而逃。 西陂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仅2000余人的村,在册烈士73名,五老人员75名,其中,太平区委书记林修富全家共有12人参加革命,林修富等7人为革命光荣献身,可谓满门忠烈。 百年风云激荡,廿载红旗不倒。西陂红色天后宫是一笔弥足珍贵、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闪耀着独特的灿烂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