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乡村盲目“造景”风当刹

2024-06-27 09:10:16 来源:   责任编辑:   

乡村盲目“造景”风当刹

■刘永良

近年来,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众多美丽乡村让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在乡村建设中出现乱占耕地违规造景,热衷于为沿路外墙“涂脂抹粉”,人造景观与当地风格格格不入等现象。这种虚而不实的乡村“造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破坏,既不符合乡村实际,又偏离发展重点,显然不能得到群众认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是要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同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就是要放大原生态乡村魅力,致力留住乡风乡韵,体现出乡村内在的和谐、淳厚之美,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福建而言,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福建省住建厅公布一批负面案例中也不难发现,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等“形象工程”,忽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裸房整治等整治重点。或者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部分村庄绿化采用草皮、灌木修剪等城市园艺手法,不容易对村庄的后期维护。部分村庄存在水泥过度硬化、透水不足等问题。部分村庄存在推山削坡、填塘以及溪流、沟渠等驳岸硬化过度等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的行为。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乡村建设要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检验,否则只能“悬浮”而不能扎根乡村,最终被抛弃。华而不实的“造景”现象之所以出现,说到底,是政绩观出了问题。一方面,是某些基层干部投机取巧;另一方面,则是某些领导干部错误观念作祟。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求快、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光鲜亮丽”,拍脑袋决策、拍桌子定调,无非是想“博眼球”“挣彩头”。政绩观错位,工作难免脱实向虚,变成形式主义。

要杜绝此类现象,需要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民本观念。做好实地调研,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建筑布点、环境整治和景观风貌,加强规划执行和审批监管,明确建筑体量、高度、造型、色彩等控制性内容,深入挖掘乡村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把地域文化特色凸显出来,避免千村一面,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形成自己的文旅品牌,彰显乡村多元文化特色和创新价值。同时,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减少人为干预、节约资源”等原则,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保持原有道路、排水沟渠线型,不大面积平整场地,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整治环境。房前屋后除一定的晒场外,提倡种菜、种树绿化,多使用乡土材料,多搞地方特色的建筑,真正把村庄整治得像农村,展现城市居民向往的乡土气息和乡村风貌。保护好村落周边的山、水、田、林、园、塘等自然资源,努力做到不推山、不削坡、不填塘、不砍树、不改路。不宜上马建设成本高、实际作用小,甚至破坏环境的景观工程。此外,要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加强监督和问责追责,倒逼各级部门、领导干部多一点实事求是,把施政重点放到服务群众需求、培育长效产业、激发内生动力上来,少一点虚头巴脑,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尊重发展规律,不搞花架子,不做半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