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一封回信,一段跨越五十年的革命友谊

2024-06-28 15:53:19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图为韩伟将军写给张绍康的回信。

■林添茂 阙宇菲 文/图

1982年4月12日,已是76岁高龄的开国中将韩伟收到了湘江战役中失散的闽西永定籍老红军张绍康的来信,这时,距离这两位老战友分别已经48年了。当韩伟获知跟他一样在湘江战役后历经九死一生的老战友尚幸存于世时,激动之情无以言表。次日,韩伟将军给张绍康写了亲笔回信。这封回信分5段,共445个字,回顾了湘江战役和失散经历、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作和家庭情况,并对老战友致以衷心问候和关怀。这封回信见证了两位老战友跨越近五十年的革命友谊。

回信第一段写道:“济民同志:昨接来函今日即复,以免搁下来而又忘怀,上次来信未即回复希见谅,老年人易忘近事,也忘往事。但我们1934年十一月广西我们的失散之事是永志难忘的。那是王明左倾路线的恶果,使得我们受尽了牢狱之苦。”第二段写道:“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我党中央提出释放政治犯,乃于一九三七年由武汉监狱九月出狱,回到延安后经一年的审查和学习,一九三八年派到前线(晋察冀)做军事工作一直到现在。现已免去付〔副〕司令员职务了。”

信中提到的济民即是张绍康。张绍康,原名张志民(张济民),是今龙岩市永定区坎市镇新罗村人,1911年出生,1929年参加革命,历任永定县太平区共青团宣传干事兼列宁室主任、太平区赤卫营文书。1932年春,永定县游击总队和各区赤卫队整编为永定县独立团,团长韩伟,政委杨一实。太平区赤卫营也编入永定县独立团,张绍康担任团部文书。此后至红军长征后,张绍康一直在团长韩伟身边工作。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错误指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长征。当时,韩伟任红三十四师一○○团团长,师长是陈树湘,张绍康任团统计参谋。11月28日红军开始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几经战斗,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已从6000多人锐减至不足1000人,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全师战士奋力抵抗,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陈树湘伤重被俘后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剩下的100余名红军指战员终因敌人重重围困,最后弹尽粮绝,大部分英勇就义。12月1日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

韩伟在湘江突围作战中幸免于难,后历经艰险辗转寻找主力部队时在武汉被叛徒出卖,身陷囹圄。但他坚贞不屈,英勇抗争,直至1937年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后获释,才得以回到党的怀抱,踏上新的征途。新中国成立后,韩伟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湘江战役后,张绍康也遭遇了类似经历。在与团长韩伟失散又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他和张星辉(永定培丰孔夫人)、张福海(永定高陂老虎坑人,红三十四师号兵)、简佐才(永定培丰大排人,韩伟的保卫员)、许某某(永定高陂许佳山人,战士)等几位红三十四师幸存者来到广西边境打游击。1980年代,永定党史工作者曾多次访问张绍康。据张绍康回忆,当时湘桂边境一带是白区,没有群众基础,桂军管辖的地域到处张贴“不容许共军一兵一卒进入广西”等标语和口号,敌人的反动宣传与频繁搜查,给红军幸存者隐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刚刚离开灌阳县来到了一个边远的小山村——龙山务源村时,由于语言不通,加之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通匪、窝匪、藏匪者杀”的威胁和恐吓,导致当地老百姓都不敢接纳他们留宿。他们只好装成乞讨者,白天挨家乞讨,夜宿工棚、工房。天气骤然变冷时,只能躲进木工房的空棺材里御寒。最终他们还是被桂系军阀抓捕,羁押在灌阳县监狱,不久转移到广西梧州陆军监狱。敌人把他们全身的衣服剥得只剩下一条短裤。在监狱里吃的尽是残饭馊粥,大家都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发里全是虱子。一个多月之后,广西监狱奉国民党国防部命令,把他们解遣回原籍。从梧州至广州再到厦门、石码,一路水陆兼程,他们像牲口一样被捆绑押运到了漳州师管区陆军监狱,几天后,用货车载回永定县国民党政府监狱。途中,许某某趁押解的敌人不备,机智逃脱,潜回故里,隐姓埋名。张绍康和张星辉、张福海、简佐帮等4人在永定监狱期间,多方设法和家中亲人取得联系。1935年3月,他们的亲属千辛万苦各自筹足了50元大洋,向审官献上“开锁”礼,才得以获释回家。新中国成立后,张绍康曾担任过永定县第五区浮新村农会主席、浮新村村长、浮新乡乡长和永定县财政局农税干部。后于1988年去世,享年77岁。

回信第三段写道:“我年过七十六,身体虽说不好但还能生活自理。只是到了冬日子难傲〔熬〕,现在可以随意外游。现全家八口人,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两个孙子。”第四段写道:“你已年过七十二,也算在我一样离休之列。离休之后注意饮食调济,劳逸要适度。我现在脑力很不好,连个信都零乱无章,说话语无伦次,乱七八糟。”第五段写道:“我们是老战友不必客气,有什么说什么,有什么问题提出也是需要的。本来别后数十年来应尽快谈吐内心话,但说不出所以然;只好在党的领导下,度过愉快的晚年,教育子孙永远跟党走,走共产党的道路。不写了见笑了。希望你全家都好。”

1980年代初,张绍康获悉老团长韩伟在北京工作的消息,不禁热泪盈眶,感慨万分,立即给老团长写信。此后,两位老战友通信源源不断。韩伟将军还特地寄给他一张全家福照片,并邀他在适当时机去北京会面。但是,由于张绍康年迈身体不好,一直未能成行。1983年,他的大儿子张海辉(时任连城铅锌矿矿长兼党委书记)出差赴京时,替父亲捎了一封信给韩伟将军,再次表达了几十年来对老团长的无限思念。韩伟将军在京接见了张海辉,并向他转达了对张绍康的问候,还写下了“保持革命晚节”的题词作为共勉。

开国中将韩伟一生惦念闽西,一生放不下的也是闽西子弟。1931年夏天,时任新十二军第二纵队五支队支队长韩伟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后,被转移到永定虎岗的田背,在当地艾喜仙等农家妇女的悉心照顾下,很快痊愈重返战场。因当时敌我斗争形势十分严峻,韩伟还把他刚出生3天的女儿盼亮,寄养在艾喜仙家里。新中国成立后,韩伟托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寻找其女,才知道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女儿盼亮早已不幸夭折,艾喜仙也已经过世,这成了韩伟一生的遗憾。当年,跟随韩伟参加长征的闽西子弟兵,几乎都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没有几个人能够再回到家乡闽西和家人相聚,这成了韩伟一生的心痛。

1992年4月8日,一〇〇团最后的幸存者韩伟将军,走完了人生的旅途,享年86岁。弥留之际,他唯一的遗愿就是“我死了之后把我骨灰放到闽西去”。他想回到那些生死相托的战友们的家乡,生不能相伴,死也要相守。遵照将军的生前遗愿,1992年8月,韩伟的儿子韩京京和儿媳张微微专程从北京将将军的骨灰送到闽西革命公墓安放。韩伟将军终于魂归一生惦念的闽西,与闽西革命烈士一起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