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乡村旅游应做好“三味”文章

2024-07-15 10:54:14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乡村旅游应做好“三味”文章

■刘永良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82条“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其中,龙岩市的“福建·畅游永定土楼 体验非遗民俗之旅”入选。在此之前,农业农村部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发布了60条春季精品线路和185个精品景点。其中,龙岩市1条线路、2个精品景点入选,即:武平县“赏氧吧花色,游花果东留”精品线路和尧禄村、黄坊村精品景点。

这是龙岩市积极整合乡村旅游优质资源,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强线路宣传推广,持续打造更具烟火气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取得的显著成效,值得点赞。搜索资料显示,到2023年底,龙岩市休闲农业投资总额24.35亿元,政府扶持资金总额5.13亿元。2023年,龙岩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251个,从业人数2.66万人,人均年工资3.32万元,带动农户数4.43万户;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453.67万人次,营业收入30.17亿元,经营利润总额6.5亿元。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近年来,许多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在保留了田园生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恬静享受之余,还在住宿、美食、特色项目上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乡村旅游俨然成了一种时尚和健康的消费方式,城郊或乡村成为都市人远离“城市喧嚣,放松身心”的选择,“慢旅行”“微度假”“民俗游”体验受到追捧,游客走进不同时节的乡土家园,欣赏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体味乡土文化、农家美食,领略四季更迭的生活美学。

如今,广袤原野上游客多了,但一些问题也呈现在人们眼前。比如,景区同质化现象较为常见,游客感觉缺乏新意而难以保持故地重游的热情。由于缺乏对自身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等特色资源的审视和挖掘,导致“千村一面”。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有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力度不够,影响着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发展乡村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带动农民群众脱贫增收、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政府要利用好手中的“指挥棒”,为发展乡村旅游指明方向,利用政策、资金支持为发展乡村旅游注入原动力。各地应依托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扎实做好乡土味、文化味、创新味“三味”文章,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带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做好“乡土味”文章,让游客融情青山绿水,慰藉乡愁眷恋。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在于“乡土味”,要保持乡村原有基本格局、肌理与风貌,重构文旅融合新业态,变资源价值为产业优势,使乡土文化在乡村旅游中既“土”得有娱乐趣味,又“土”得有文化底蕴;既“土”得有地方特色,又“土”得有时代新意;既“土”得有亮点,又“土”得有味道。进而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实现“美丽蝶变”,更好满足游客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让游客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不仅沉浸于诗意的山水田园,感受鸡犬相闻的闲适与安详,得到心灵的放松和净化,而且获取文化的归属和自豪。

做好“文化味”文章,让游客沉浸农耕文明,领略文化风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深入研究和挖掘蕴含在当地农耕文明中的文化要素和特色亮点,在立足资源优势、尊重民俗民风、彰显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把文化、教育、康养、云体验等新内容融进去,创设丰富的文化体验,从而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审美需求,沉浸于农耕文明,体验到“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感受,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使乡村成为旅游者心驰神往的梦里故乡。

做好“创新味”文章,让游客充实愉悦体验,获得更多满足。乡村旅游已经不再是农家乐、采摘园等单一业态,也不只是自然风光、休闲度假等传统开发,而是开展创意设计、餐饮住宿、文创商品、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多业态运营。因此,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文化体验、生态涵养、健康养生等复合型价值,要通过民族乐器表演、民俗非遗展演等形式,把乡土风貌、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给游客更多惊喜、更多乐趣、更多收获,从而更好充实愉悦体验,为乡村休闲旅游带来突破口和增长点,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卖农副产品到卖体验、卖风情、卖文化转变,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实现跨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