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遇见“三堡”

2024-08-08 09:16:09 来源: 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   

遇见“三堡”

图为奎文书馆内廊。胡家新摄

■苏冠生

“桃花散尽春已暮,不觉芳菲已入夏。”立夏前的周六,我初次造访永定区堂堡镇三堡村。同行的张倬藩老师是三堡本地人,听他介绍说,三堡前面有座马鞍形的山,村落在山背,因而得名。三堡四周是巍峨秀丽的茫荡洋,群山叠翠,碧水环绕,云蒸霞蔚,千百年来滋养着这方沃土,演绎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

在三堡村口的公王亭脚下,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砖木结构的建筑,那就是奎文书馆。书馆前面有一条小溪淙淙流过,时缓时急的溪水流至公王亭前,形成一个碧绿清澈的深潭,微波荡漾,深不见底。公王亭上“侧卧”着两棵百年老香樟树,造型奇特,常年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犹如两位老态龙钟的长者,瞪着深邃的眼睛静静地打量着我们一行人,香火缭绕中,让人感到神秘莫测,心生敬畏。

“油桐簇簇惹人怜,郭外风光景色妍。踏破青山幽静处,闲游胜境觅花仙。”踩着长满苍苔、铺满白色油桐花的石阶小路逐级而下,跟着友人前往奎文书馆,放眼看着沿途满眼青翠、落英缤纷的景色,一股诗意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已是花甲之年的张倬藩老师神采奕奕,十分健谈。得知奎文书馆是他参加工作时第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之后,众人赞不绝口。张老师指着院子里一棵高大的桂花树高兴地说,那是他二十来岁时亲手栽下的幼苗,当年手指般粗,如今已有两层楼高了,花朵累累,香气四溢。言语之间,张老师的脸上写满了桃李满天下的自豪感。

相传,奎文书馆是明朝万历年间,三堡富甲一方的开明绅士阙回溪及其后裔出资所建,迄今为止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书馆的正厅供奉着孔子画像,画像左右悬挂着一副书写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楹联,时刻在告诫着这里的学子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奎文书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精致,共有十六间各约5平方米的小房间,只能摆一张书桌和小床,而且窗户一律内开,窗户细小,窗台略高,寓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站在河对岸,驻足远眺,奎文书馆正面的围墙好像一顶古代的官帽,惟妙惟肖,而被群山包围的整座书馆的形状宛若“慈母抱子”,奇妙无比。

据说,奎文书馆书香鼎盛时期,曾经有一位厨子赴汀州考取功名,引来大家调侃嬉笑,等到高中的喜报送到厨子家时,人们十分惊讶。原来,每有厨事闲余时间,厨子总是十分用心地在窗外偷听先生讲课。厨子聪明好学、记性极佳,加上勤奋用心,终得成就功名。“厨子高中”的美谈,使奎文书馆名声大噪。直至20世纪70年代,还有十里八乡,甚至来自广东大埔和龙岩、上杭等地的学子趋之若鹜地前来求学。

三堡的奎文书馆久负盛名,我神往已久,此次慕名而来,则充分领略到了三堡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风土人情和优良美德,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确不虚此行。

我们此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山水寨下”,是一个有着桃花源美誉的小山村。我们一溜车队沿着山势蜿蜒而下,不一会便来到寨下村口,一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四方楼润声楼在青山掩映之下,显得尤为古朴雅致。“润深润浅春风劲,声有声无化雨功。”楼门口的一副木刻楹联赫然醒目,楹联充满诗意,又富含哲思。在与楼主阙先生的交谈中,我们一行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的自然环境静谧幽雅,以及楼主人诚实守信、低调做人的良好家风。润声楼对面的高山梯田上,一群农妇正打理着绿油油的红缨子高粱,红缨子高粱是酿制三堡高粱酒的绝佳原料,长势喜人的红缨子高粱让这个耕读文化历久弥坚的小山村显得更加生机勃勃,令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