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长征路上走路的灯笼”

2024-11-01 11:30:13 来源:   责任编辑:   

戴镜元(1919—2008),龙岩市永定区岐岭镇竹联村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部长等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技侦情报工作创始人之一、技侦情报战线杰出的领导者。

戴镜元9岁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0岁时a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共青团福建省永定、龙岩、连城县委书记。1932年11月进入中华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学习。1933年春调到中革军委二局工作,任党支部书记、研究员、参谋、股长,负责研究工作并负责全局保卫和保密工作。

1934年10月,戴镜元跟随中央机关参加了长征,任中央军委二局党支部书记。他和他的同事们除了有效地做好保密工作外,还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国民党的军队调动等情报。

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苟坝召开会议,讨论进攻打鼓新场的战役计划,当时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人都同意进攻打鼓新场,只有毛泽东坚决反对。他认为,国民党黔军在打鼓新场筑有坚固的工事,又有国民党川军从旁策应,滇军将很快于12日赶到打鼓新场与黔军会合,而我军12日才能到达打鼓新场,在此情况下,如果硬啃这块骨头,我军将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于是,打还是不打成了这次会议激烈争论的焦点。

在这生死攸关的节骨眼上,戴镜元及其同事于3月10日当晚11时获取了国民党滇军、川军和黔军的行动动向,敌人已经掌握了红军的动向,并在打鼓新场布下了口袋等着红军往里钻。戴镜元立即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报告了这一最新敌情,证明毛泽东对敌情的分析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两个多小时后,即3月11日凌晨2时,中共中央政治局连夜再次召开会议,会议首先通报了敌军行动的最新情况。在事实面前,参与会议人员一致同意毛泽东放弃发起打鼓新场战役的意见。戴镜元及其同事以出色的工作,为中央的正确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5月3日,中革军委(代号“红星纵队”)渡过金沙江后,立即在江畔的几个石洞里设立了渡江指挥部。前有大江挡道,后有追兵,唯一的渡江工具是7条勉强可用的木船,正确的情报将决定红军的生死存亡。戴镜元和同事们一刻不停地抄收情报,将蒋介石5月10日拟从贵阳飞抵昆明“督战”、西康刘文辉部驻会理一个旅奉命固守会理县城不出战等重要情报及时呈报给毛泽东亲阅。毛泽东阅后高兴地说:“所获敌情十分重要,我军到达会理地区后,争取适时休整。”根据电台抄收的情报,毛泽东准确地推算出了敌军抵达金沙江畔的时间。5月9日,中央红军2万多人依靠7条木船,经过七天七夜,从容渡过金沙江。5月10日,就在红军渡江后的第二天,国民党部队匆忙赶到,只好望江兴叹。

长征路上出色的工作使戴镜元被毛泽东称为“长征路上走路的灯笼”。这支行走的“灯笼”不仅照亮了漫漫的长征路,而且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更加耀眼的作用,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执笔:中共永定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林添茂 兰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