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循道东华山 福佑天下人——永定“第一名山”探访记 东华山 刘永良 摄 ■张耀清 作为第一名山,东华山之“名”,不仅在于它的文化,还在于它是一座“福山”。 不知是偶然巧合,还是原本如此,与东华山脉紧紧相连的永定区陈东乡有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善堂的万应茶。万应茶,顾名思义,似茶非茶,似药非药。说它是茶,它又被列为可以治病的药。说它是药,它又是人们日常饮用的茶。万应茶之所以叫“采善堂”,是源自“采善堂”有一副楹联:“采集名山药,善疗天下人”。那么,这个“名山”指的是哪个名山?我想,最有可能就是第一名山——东华山。 东华山,休养生息的福地 东华山是否如采善堂所说的“采集名山药”的“名山”?这也成了探访东华山的主要目的之一。 国家森林公园——东华山,位于永定区抚市镇东安村境内,主峰海拔1035米。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东华山中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古寺。当地香客和来自广东等周边地区的虔诚信众大多喜欢在每年的第一天上山入寺烧第一炷香,为家人祈福。正如东华山寺院门前的一副楹联:“东风暖万户,华山佑众人”,以致几百年间,东华山寺与信众结下了特殊的缘分。 如果说东华山因有东华山寺而成为人们祈福的圣地,那么在东华山中拥有的绿色植被和生长的许多名贵花木和药材,也成为人们休养生息的福地。据了解,东华山的野生植物有水杉、银杏、桫椤、青钱柳、黄楠、马尾松、毛竹等8大类332种,可谓是“植物的王国”。野生动物有画眉、穿山甲、野猪、黄麂等7大类146种,称得上是“动物的乐园”。东华山最为吸引的人还在于拥有福建省道地中草药(福九味),如铁皮石斛、金线莲、七月参、巴戟天、黄精、灵芝等。有东华山本土名贵药材,如三叶青、青钱柳、春砂仁、益智、七叶一枝花、草珊瑚、黄花远志、风柜斗草等20多种,可以说是中草药材的“天然宝库”。也许是东华山拥有如此众多的中草药材,才有“采集名山药”一说,更是为东华山的“华山佑众人”提供了最好的佐证。 在东华山,当你漫步在密林幽境,但见古木参天、古藤凌空时,那柔软的天然地毯、潺潺的流水声、悬挂如帘的高攀古藤使山林显得那么原始与古朴,构成一幅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和谐相融的自然森林景观。此时此刻,不由得想起乾隆版《永定县志》中有录邑人苏映华的《九日重游》诗,“层层秋树锁寒烟,乘兴登临踞石巅。晓露岩头清到午,晚香篱下别经年。惊看野火荒山里,遥对飞鸿古寺前。回首夕阳归路远,茱萸斜插帽檐偏。”又如赖宏诗曰:“前山黄叶早成秋,相约同怀续旧游。难得一时人聚首,况逢几夜月当头。园林暂许闲身占,丘壑频教醉眼收。绝顶关河应在望,书生权当小封侯。”的确,古人对东华山的描写和赞誉十分精准,但这些都还不算东华山的最为经典之处。 登临东华山,给人信心和力量 东华山最神奇之处在它那特有的“九弯十角”,一个能让人身心治愈、除却心中烦恼和提振精神的福地。 “九弯十八角”是人们形容东华山从山下东安村到东华山寺的唯一登山道路的景观。因山道逶迤曲折,依山顺势,绕过九座山脊和山谷而得名。其中这九座山被称为东华山的“九峰列屏”,人们只要进入东华山,一路走来,绕过一座又一座山峰列屏,盘旋上升,时而在茂密竹林中沿着怪石林立穿行,无不让人有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更是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和惊叹。一路走来,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仅仅是“莫道前路多险阻,再闯关山千万重”,更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给人以一种信心和力量。所以,每次走进东华山,我总感觉到人生的路就像眼前的路一样,虽每一步都那么艰辛,但只要迈出第一步,等待我的总是未知的喜悦和感叹。每次走进东华山,我总是在想前面是否会有什么惊喜在等待我,其实当我走完全程后才恍然大悟,这个惊喜就在眼前:路再远,走下去,定能到达;山再高,往上攀,总会登顶。人生又何不是如此! 东华山,“采集名山药”的宝地 我爱东华山,其实最吸引我的还是那句“采集名山药”。 我不知道东华山究竟还有多少名贵药材未被发现,但我知道一走进东华山,迎面而来的就是林下经济示范项目——中药材种植基地。拾级而上,漫长幽深,沿途有许多草药开着各色芳卉,并有标牌详细说明。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些中草药没有多少人懂得,也值不了几个钱。但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草药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医,古人正是通过在大自然寻得各种草药,才找到病魔的降服之法。尤其是对于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客家人,他们对于中药治疗“水土不服”更是有着无法磨灭的记忆。 想当年,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迁来,在南方山区居住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水土不服”。一到春天,阴雨绵绵,梅雨下个不停,冷冷的雨水,让山区蒙上一层厚厚的云雾。潮湿,阴冷,寒气袭来,让刚刚到达南方肇基的客家先民难以抵挡。所幸的是,他们对中医有着深厚的根基。于是他们纷纷上山寻找各种草药,用于医治潮湿带来的疾病。久而久之,山中的那些草木,也就成为客家人防病治病的必备草药。这真是“不知的当是草,知道的就是宝”,一语道尽了草药之妙。正因为这山中有数不清可以利用的草药,使得迁徙而来的客家先民躲过战火之后,又躲过了一次次瘟疫带来的灾难。也因为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草药,让客家人从此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建设家园。正因为中药材为客家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护身符”,于是在客家地区也由此衍生出一大批走村串户的“郎中”,这些“郎中”与私塾先生并列成为客家地区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 药膳,客家饮食文化的养生方法 从中原迁来的客家先民不仅学会利用山中的草药治病,还学会把草药搭配成药膳。这种口口相传的草根药膳,更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那么,客家人独特的药膳——煲汤常用的药根有哪些呢?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当泥,即桃金娘。当泥的根含酚类、鞣质等,有治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 白花蛇舌草,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能活血消肿,散结止痛。尤其对治疗各种类型的炎症,及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有特别的功效。 牛奶树根,具有清热,滋阴降火,健脾开胃,益气生津,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等作用。 溪黄草,别名“溪沟草”“山羊面”“熊胆草”。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土黄连”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 臭屁藤,又叫“通气藤”“鸡矢藤”。臭屁藤具有清热利湿、通气降火、活血止痛、愈合骨折之功效,主黄疸型肝炎、消化不良、急性结膜炎、跌打损伤等疗效。臭屁藤汤(小半碗热汤)也是客家妇女剖宫产后首选草药,对通气、活化体内瘀血及止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五叶神,又叫“绞股蓝”。五叶神具有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固表敛汗、补肾温阳、祛痰止咳的功能,对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盗汗、食欲减退、便溏、久咳痰白等心、肺、脾气虚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地斩头,又叫“地胆头”“草鞋根”。专治头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咳利尿、防流感等功效。地斩头根配青头鸭煲汤,消暑消炎,对感冒患者或上呼吸道炎症者起辅助治疗功效。 五指毛桃,具有平肝明目、滋阴降火、健脾开胃、益气生津、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等作用。不论春夏秋冬,男女老少皆可食用。 客家人不仅开发出独特的药膳,他们还在房前屋后种植各种日常可以防病治病的草药。平时一旦家里有人头疼发热,感冒咳嗽等,他们信手摘下草药,随时煎服,立等见效。最为常见的有: 车前草,主治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状,效果显著。 鱼腥草,可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灯笼草用于癍痧发热、感冒、腮腺炎、喉痛、咳嗽、大疱疮等。 客家人可利用的山中草木不胜枚举,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学会使用中草药,也使得药店门口都会挂上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中草药到中成药的蜕变 中草药与客家人结缘。在外生活工作的客家人和海外华侨,他们只要归乡必定要选购客家特产——天然草药,并作为浓浓的“乡情”带到他乡。也许客家人从小就对草药有着天然的记忆,不少客家人到海外创业时,往往选择的就是开设中医馆,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中成药。 像“万金油大王”胡文虎就是一个例证。 从胡文虎也让我想起了采善堂的创始人卢曾雄。是他将一颗小小的药丸“万应茶”让“采善堂”名扬天下、蜚声中外,成为人们心目中“济世良药”的象征。而这“采集名山药”的东华山是一座神奇的草药天然宝库,不仅成就了东华山“第一名山”的美名,更是让东华山成为护佑众人的福山。 一把草药如此神奇,正是人类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善于利用大自然。只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那么大自然也将馈赠无数的“珍宝”造福人类。于是,我对东华山有了新的感悟:循道东华山,福佑天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