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 舞龙”“迎花灯”是永定客家人最传统的元宵民俗活动,在永定区高陂镇除了常见的在街头房前悬挂或固定场所展示花灯外,还有独特的“舞龙灯”的活动,每年正月十七,高陂镇西陂村的天后宫前都会上演一场群龙“大闹”天后宫的大戏。

2月14日晚,农历正月十七,高陂镇西陂村的天后宫前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伴随着喜庆欢快的锣鼓声,一条条彩龙上下翻腾跳跃,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而下,每一个动作都刚劲有力,默契十足。舞龙师傅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将龙的威严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漫天的硝烟和焰火,让来自各地的游客和村民欢呼雀跃,沉浸在客家传统民俗文化之中。

“真的是太热闹,太精彩啦!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们在欢乐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游客林绿朵说。 据了解,高陂镇西陂村闹元宵以龙灯为主,因“灯”与“五谷丰登”的“登”和“人丁兴旺”的“丁”谐音,故闹龙灯又可寄予祈求财源茂盛、五谷丰登、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的愿望。在条丝烟业兴旺发达的清代,闹龙灯就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一般按房份筹办,以楼堂为单位。每条龙配以锣、鼓、铜钟、钹开道,汽灯两盏照明用。匾牌灯一个(写上房份名、楼名),铳炮手数名,联络员数名,总称为 “一棚”。闹灯的火红时代,单单龙灯就有三四十棚,舞狮队也有好几棚。 “西陂闹龙灯从农历正月十五晚开始,十五闹祠堂、十六闹亲房、十七闹天后宫,我们西陂舞龙闹元宵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最高峰时各房各支各堂可出到36条龙,今年我们出了22条龙,欢庆的锣鼓、腾飞的舞龙,我们以此来企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福建客家红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西陂天后宫文化景区总经理林华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