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品味“学子岽” 
图为怀楝亭 ■刘永良 文/图 龙岩市永定区城关中学有一座“学子岽文化公园”。我对“学子岽”这个名称颇感兴趣,心里早已产生欲探其究的愿望。 抬头仰望,“学子岽文化公园”所处的山坡地势平缓,但却以“岽”命名,我想应该有一番深意。据说,公园揭牌时主持人阐释了命名的含义,期望公园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灵感,“珍惜学习机会,脚踏实地,不断超越自我,攀登人生的新高峰。” “岽”作为山峰或山脊的代名词。在古代,山峰常被视为神圣之地,因此“岽”字承载了这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坚毅、崇高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在实际生活中,“岽”字也被用作地名,通常位于山地或高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尊重。 我们一行4人从运动场看台旁的入口登临公园,一路景色渐次展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登高诗词荟”,镌刻了10多块古代诗词书法作品,涵盖篆、隶、楷、行、草5体。“诗为心声,书为心画。”这些作品,既是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也是对诗词意境的别样解读。 我们边走边聊,沿着“永定红”石板材铺就的登山步道拾级而上,仿佛走进了一座天然的大氧吧,忍不住深呼吸。公园里那一株株傲然挺立的松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保持郁郁葱葱的色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蜿蜒的小径,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芒。还有,公园里播放着欢快轻松的音乐,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沉浸在美妙的惬意之中。 行走到大约20来米的地方,一座亭子矗立在眼前,几位学子坐在亭中。这座由1992届高中毕业校友敬建的“怀楝亭”,上书一副楹联:“怀有初心匡社稷 楝盈紫气满乾坤”。“亭之名,曰怀楝。”一旁的石刻“怀楝亭记”有释。同行的一位老师打趣地说:“苦楝‘苦练’,‘怀楝亭’时时提醒我们要像苦楝树一样,不嫌弃脚下土地的贫瘠,艰苦磨炼,顽强生长。” 越往山上走,景色越发壮观。微风拂面,送来草木的芬芳。侧耳倾听,那风穿过林梢的沙沙声,似是学子们的琅琅书声。到达山顶,又见一座绿荫掩映下的山亭,名曰“上下亭”。亭柱上的楹联“上求天心 下接地气”,旨在鼓励人们自强不息、勤勉不懈,关注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 极目远眺,百里山川、乡野风情尽收眼底,颇有一览众山小的登天之感,令人心旷神怡。 沿着石阶路往下走到一平坦处,便可在路旁看见“敢问亭”。从亭子向四周望去,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亭柱上镌刻的楹联:“立品修身问青云三德具备 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理贯通”。细细品味,这副楹联藏着大学问。其一,儒家主张“天下为公”,人们应该共担社会责任;其二,由个人而家:国、天下,由身修到家齐、国治天下平,这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过程。怎样修身?《大学》给出的方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落脚于修“心”,由此提高品德修养,整齐家族家庭,实行位政德治,最终求得天下太平。 在“敢问亭”,我静静地伫立,回味着登山的过程,心中翻涌着无尽的感慨。登临“学子岽”,不仅是一次身体的锻炼,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懂得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怀揣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能够跨越一个一个台阶,领略到最美的风景。特别是这三座亭子,不仅造型美,更有一种文化意境的美,每座亭子都有独特的韵味与情调。正所谓:亭者,停也;亭,是停下来看风景;亭,是停下来修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