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春雨霏霏,山上云遮雾迷,田野上绿意袭人,我来到翠拥雨浸的新罗区南卓村,在烟雨蒙蒙中的永盛楼里,寻访清代龙岩名将陈士恺的传奇踪迹。 永盛楼是陈士恺故居,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楼高三层,独立于一座山坡上,在雨中像一位遗世独立的侠客背影,孤独地站在时空变换的历史烟云之中。陈士恺出身农民,青年时到漳州府投军,从守门小卒升至总兵,祖孙三代男性被追授为“荣禄大夫”。他曾与姚启圣、李光地、施琅等同朝为官,为收复台湾、保障台海安全作出过重大贡献,为此康熙皇帝还曾赐他一把指挥刀。他早年在漳州从军时入的是清兵营,郑成功起兵反清复明,前来攻漳州,他顺应时势,打开城门,迎接明军入城,归顺郑成功,参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多场战斗,在台任重职,成为郑氏军事集团重要一员。后来,郑成功之孙辈软弱无能,争权夺利,此时,台湾则面临日本和西方列强的觊觎,岌岌可危。清康熙十九年,大清福建总督姚启圣率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收复台湾,他毅然率部到漳州府归顺,授福宁府总兵。 站在永盛楼前,我遥思陈士恺当年一骑绝尘的身影,北望处,相距一百多公里的长汀四都溪口,和陈士恺一样,识民族大义、促成台湾回归祖国的还有一位明清重要将领刘国轩。据清《汀州府志》记载,刘国轩跟随郑成功“永历十二年从伐南京,十五年从克台湾,分讯东宁,以轩守鸡笼山,剿抚诸番,拓地日广”,仅鸡笼山(今基隆市)一战,消灭荷兰兵1000余人。他在保卫海岛安全的同时,实行“屯田法”,寓兵于农,按军事单位分地,按地开荒,他还动员文武官员迁大陆家属来台经营农事,奖励种植,并让新迁来的汉民向土著居民传授农业技术,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为开发台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面对台湾被外敌瓜分的危局,把持军权的刘国轩力促郑克塽降清,台湾得归大陆怀抱。后历任南澳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天津总兵,封顺清侯、太子少保。 史志统计清代以来,龙岩市各县(市、区)在台任守备以上武职者50人以上,其中参将级别以上8人,此外,还有一大批龙岩籍士兵并没有统计在内。许多人是举家在台从军卫岛,如康熙年间漳平永福人李龙,由行伍任台湾水师参将,他的儿子李建鹿,由行伍升水师千总,父子俩在台湾共同保家卫国。乾隆年间上杭九州村人罗大勇、罗宏谟、罗文贵祖孙三代人在台任水师基层指挥官。清代的台湾名将阵容中,有许多龙岩人的身影。乾隆年间,长汀县四堡人邹经,乾隆二十八年乡试,深得著名学者纪晓岚赏识。乾隆末年,邹经任南澳守备,废寝忘食,联合当地士民,数次歼灭来犯之寇。嘉庆五年,海寇百余艘聚攻浙江台州,时闽浙总兵李长庚率水师出击,海寇未能得逞,转而骚扰台湾,形势紧急,李长庚闻邹经治军有方,提他为台湾平安协水师副将。时海寇头目蔡牵、朱濆兼并群盗,号令一方,各有舰艇百艘,实力强悍。邹经来到安平,加强防务。蔡牵率船百余艘,欲窜入台湾抢米劫货。邹经身先士卒,奋勇杀寇,率军民浴血抗击,重创海寇,将蔡牵赶入海中,保护了台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随后,福建巡抚余文仪赠给邹经“人中龙虎”匾,以示旌奖。康熙年间,永定县下洋思贤乡人吴升,在台湾平定朱一贵叛乱有功,受到朝廷奖赏,在温州任军职,受到当地民众爱戴,立祠纪念。长汀县人林富,任台湾南路营把总,率兵剿寇,战于赤山,皆力战殁,林富之名载入《台湾府志》名宦之列,并列昭忠祠。民国三十四年《永定县志》载:“罗卓,字应龙,帽武举,任台湾左营水师游击......任台十余载,督缉洋匪,屡著劳绩,台民德之。年五十六,卒于官。”罗卓后任台湾北路协副将,他是死在护台任上的闽西驻台水师最高将官。清后期上杭人钟宝山,任金门游击、福建水师提督,常年巡海台湾、澎湖、金门,训练水师、缉捕海盗、歼剿倭寇残余、平定台湾内乱,巩固台湾海防,深受闽台水师拥戴。上杭清同治年间武状元、振威将军丁锦堂,任南澳镇代理总兵期间,多次送兵入台戍守,巡视南海,守护台海安宁。 对防守海防有功之人,朝廷十分敬重,都将封赏烈士及其家属,设置纪念堂进行祭祀以歌功颂德,供后人学习与追思。据《台湾省通志》《汀州府志》《龙岩州志》等记载,清代,龙岩市在台湾任武官职者中,因公牺牲而入昭忠祠者达17人。如尹贵,龙岩县人,台湾北路右营把总,代理台湾竹堑千总,骁勇善战。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六,台匪林爽文率众起义,奉派剿捕,在蓬山汛打仗阵亡,奉旨敕祀京都昭忠祠,云骑尉世袭。龙岩县志还记载:“章康生,行伍,嘉庆四年戍台,班满回营,在东碇外洋遇盗,追捕伤亡,奉旨祀本州昭忠祠。”《龙岩州志》还记载,漳平县有兵丁林得兴、郑阮、伍章康、陈元凤、朱得生、林无龙、黄得连、许得章等8人皆因有军功并牺牲而列入昭忠祠。是啊,龙岩虽处偏僻山区一隅,但龙岩山里人的海洋梦却一直在传承,其精忠报国,勇于牺牲之精神更是代代相传。历朝历代,龙岩人在捍卫祖国统一,守护台湾宝岛中尽职尽责,大勇大义,战功赫赫,敢于牺牲,慷慨成仁。 宝岛有幸埋忠骨,斯人长存正气歌!闽西护台将士一些人功成名就,魂归故里,但大多数人却是永远葬身宝岛,魂归海天,他们的名字,虽然现在仍安静地隐身于旧志书中,但,我相信,有朝一日,在合适的时间和空间,在台湾宝岛上将高高矗立起一块纪念碑,它见证海峡两岸乡亲共同守护台湾和平、国家统一而成为一道永远抹不去的风景! 魂归来兮,海风无边,归思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