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永定“村BA”实现“三步跨” 
图为永定区第十二届“龙湖杯”男子篮球赛在该区体育中心篮球馆比赛的情景。(资料照片) 运球、传球、投篮......2025年3月29日,永定区幼儿园篮球赛在区体育中心篮球馆举行。尽管小朋友动作稍显稚嫩,但每一个动作都洋溢着童趣与激情,场边的家长和老师为小朋友们加油助威,欢呼声此起彼伏。也许,再过十几年,这些小朋友就是永定区“金龙杯”“土楼杯”“龙湖杯”和“和谐杯”男子篮球赛的主力队员。 堪称“村BA”的永定区“四大杯”男子篮球赛,是当地群众基础最深厚的赛事。到2024年,“金龙杯”“土楼杯”“龙湖杯”和“和谐杯”,已连续举办39年、16年、13年和11年。比赛场地设在乡镇球场、比赛由民间组织、参赛者以村民为主。极具乡村气息的办赛风格,赋予了这些赛事不一样的激情和意义。 历史上,永定自然形成了3个片区。一个是以矿区6个镇为主的高坎抚片区,一个是以土楼旅游区8个乡镇为主的金丰片区、一个是以龙湖生态资源区10个乡镇(街道)为主的城关片区。 篮球运动,在永定各个片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坎市镇的民强高等小学堂就有人玩起单边球架的篮球。1942年,太平初中在高陂镇创办,为当地培养了很多篮球人才。1947年后,太丰中学曾欣起一波篮球高潮。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永定四中(高陂中学)校园内经常举行篮球赛,一位叫董步云的老师从福州带来的新动作“三步跨”曾使球迷们惊叹。到了70年代,随着许多厂矿入驻高陂、坎市、培丰、抚市等镇,外来的球风球艺给当地的篮球运动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片区之间、企业之间、地方与企业之间,社会经济关联度提升,需要通过互通、互补,创造共赢。这就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而篮球运动就是实现这种交流的最佳平台。 1986年9月下旬,当时的高陂乡领导合计在国庆节期间,搞一次篮球比赛,以增添节日气氛。凑巧,区域内的县水泥、先锋烟场、县啤酒厂和远在坎市镇洽溪村的县化肥厂等5家单位一致赞同篮球联谊。 当时,永定县委、县人民政府已经提出富有永定区域产业特色的“五龙腾飞”(黑龙煤炭、白龙水泥、黄龙烤烟、绿龙林业、红龙火电)的经济发展战略,而“高坎抚”片区地处永定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因此,5家单位一致议定球赛冠名“金龙杯”。第一届“金龙杯”男子篮球友谊赛在县水泥厂如期举行。一共5支参赛队伍,高陂代表队获得冠军。 “金龙杯”篮球比赛的蓬勃开展,承载着时代的缩影,除了激发乡村体育爱好者的参与积极性,更是让乡村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就这样,发祥于高陂的篮球赛,迅速扩展到整个永定。2008年金丰片区8个乡镇的“土楼杯”、2012年城关片区10个乡镇(街道)的“龙湖杯”篮球赛应运而生。“金龙杯”“土楼杯”“龙湖杯”篮球赛,由每个乡镇(街道)轮流主办,且鼓励其他区域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和主办比赛,孕育了浓厚的篮球文化氛围,为广大篮球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技艺的平台,培养出大批篮球爱好者和优秀球员。 2013年开始,永定区政府在每年的“两会”期间举办永定区“和谐杯”男子篮球赛,由当年在“金龙杯”“土楼杯”“龙湖杯”篮球赛中产生的冠亚军队伍参加总决赛。由此,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永定区“四大杯”篮球赛。赛事持续时间之长,互动人群之多,比赛水平之高,成为福建地区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村BA”,已经被纳入龙岩市十大群众体育品牌,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体育力量”的典型示范。 尽管“金龙杯”“土楼杯”“龙湖杯”男子篮球赛起源于民间,但如今已发展成立了篮球协会,设有独特的会徽、会旗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形成“政府引导、乡镇主办、群众主体”的协作模式,增强社区凝聚力与自治能力。通过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间的赛事联动,构建了区域社会经济的互通平台,成为地方文化认同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同时,赛事主办权被赋予地方综合实力象征意义,通过固定组织架构(如篮球协会)推动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吸引乡贤及企业赞助资金,用于乡村运动场所改造,直接改善基层体育设施条件,助力精神文明建设。篮球赛事与当地民俗活动结合,打造“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助力体育项目建设,拓展体育产业经济价值。 而“和谐杯”通过扣篮秀、揭幕战等高水平竞技表演,激发全民健身热情,成为全民运动理念普及的标杆活动。形成“选拔—竞技—展示”的完整链条,为区域篮球人才储备和竞技水平提升奠定基础。此外,强化跨区域合作,与对口支援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山海协作单位厦门市翔安区等地开展体育文化交流,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展现团队协作精神与拼搏风貌。 可以说,永定区“四大杯”篮球赛已不仅仅是一个比赛,它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