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在永定,有这样一种美食,它跨越了四百多个春秋,承载着当地人的记忆与情感,它就是作为闽西八大干之一的永定菜干。这份独特的传统美食,不仅是餐桌上的佳肴,更是永定人无论走到何处都难以割舍的乡愁。

4月16日,记者走进金砂镇的永定菜干生产基地,只见不大的厂房内一片派忙碌的景象,工人师傅们正专注地清洗、晾晒、打包着成品菜干。“我们现在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线下主要以订单形式生产,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尤其是客家人聚居较多的地方。同时,我们还有一部分产品出口,约占总产量的30%。目前,基地每年的总产量达20多万斤,产值接超500万元。”基地负责人谢庆辉说。

永定菜干的独特风味,与它和天气的紧密关联以及传统的“三蒸三晒”制作工艺密不可分。冬春时节,芥菜生长旺盛,这是制作永定菜干的绝佳时机。采摘后的鲜芥菜,首先要洗净,晾晒1 - 2天,直至菜叶变软。之后,便进入关键的“三蒸三晒”环节,即蒸后再晒,晒后又蒸,如此反复三次以上,有的加工精细的甚至要进行七蒸七晒。晾晒不仅仅是一种保存食物的方式,更是一门蕴含着自然智慧的技艺。阳光的热量和紫外线,让菜干实现脱水和杀菌,而传统的竹席晒制工具,在保证菜干晒干的同时,还完好地保留了食物的原始风味,让每一片菜干都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 “我们的永定菜干制作不经过腌制,只是在蒸的时候放一点食用盐,完全是原生态的味道。经过‘三蒸三晒’的菜干,口感香甜且有嚼劲,还避免了亚硝酸盐的产生,是非常安全的食品。”谢庆辉表示。

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永定菜干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代代客家人的坚守与传承。2011年,永定菜干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这不仅是对其品质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传统技艺传承的肯定。在这小小的菜干背后,是客家人对故土的深厚情感。每一片菜干都像是一个小小的文化符号,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传统的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