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重抓品牌创建、文旅融合、项目建设 永定奋力推动文旅经济再上新台阶 春风送暖,捷报喜传。近日,省人民政府对2024年度文旅经济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给予表扬。其中,永定区榜上有名。 2024年,永定区以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9.6%,居全市之首,对GDP的贡献率高达90.1%,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今年1月至3月,全区累计接待游客达236.09万人次,同比增长18.8%;全区文旅经济总收入达到24.51亿元,同比增长23.6%。 这是永定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奋力推动品牌创建“出圈”、文旅融合“出彩”、项目建设“出新”,交出的一份亮眼的文旅经济“成绩单”。 深耕文化内涵 让品牌创建“出圈” “土楼之乡”永定充分挖掘土楼文化内涵,将民俗活动、大型赛事、影视创作、文旅直播等作为活化土楼IP的有效载体,持续深耕“土楼故里·客家永定”文旅品牌。 2024年4月,永定振成楼微缩模型成功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表示,将把这件作品保护好、研究好、展示好。 《有土楼的地方就有家》宣传片中,土楼人家“和平”“和睦”“和谐”“和美”的生活,将中国文化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向世界传递出最好的中国声音,荣获首届“一县一品”福建影像创意大赛金奖。 2025年3月底,福建土楼永定客家美食文化再登央视舞台。在CCTV-2《中国美食大会》的聚光灯下,永定名厨李祥寿以一席“全福宴”惊艳全场,搭配客家歌手曾嘉铭、张冬梅等4人演绎的宣传歌曲《井》,将客家饮食文化与艺术魅力完美融合,让永定土楼与客家文化再度“出圈”。 拓展旅游业态 让文旅融合“出彩”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实现文旅项目“1+1>2”增值效应的重要途径。永定区以“文化进土楼”为抓手,打造客家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3类展馆,发展集乡村旅游观光、传统文化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研学于一体的文旅产业,带动乡村发展、百姓共富。 蓝天、白云、油菜花......走进金砂红色小镇,美不胜收。永定区依托党建跨村联建联营,打造“土楼十里长廊”“最美田园风光”等6条土楼乡村旅游示范带,促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 永定“党建引领,文旅融合撬动乡村振兴”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福建·畅游永定土楼 体验非遗民俗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南江景区和土楼景区分别入选福建省四钻智慧景区、五钻智慧景区,龙湖景区被授予“中国钓鱼运动基地”。置身土楼景区的“天涯明月刀”沉浸式剧场入选全国20个“2022年城市旅游优秀案例”、第四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十大案例、文旅部文化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 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是加快发展的良机,永定区与文旅部、广州市天河区、厦门市翔安区精准对接,去年争取文旅融合专项资金4957.38万元,一项项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在永定开展。 夯实发展之基 让项目建设“出新” 因势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永定区推动文旅项目建设之“进”,夯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基”。省重点文旅项目“中国土楼酒村”规划总面积达2257.6亩,总投资约16亿元,是一个集博览、商务、购物、电商、游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已经完成投资2.5亿元,预计2025年5月一期项目实现开园。 为打造文旅引流新通道,永定区打通土楼全域游“大动脉”。去年12月,总投资9700万元的环世遗土楼体育休闲绿道项目投入使用,有效串联不同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