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新闻网欢迎您!

毛泽东在永定治病疗养的日子

2024-08-16 09:27:48 来源:   责任编辑:   

毛泽东在永定治病疗养的日子

饶丰书房

师俭楼

■赖立钦/文 熊川/图

永定金丰大山,主峰天子岽,山势雄伟,层峦叠嶂,群峰环抱之间,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革命基点村。这里记录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定人民为中国革命斗争取得胜利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1929年8月上旬,毛泽东带病参加中共闽西“一大”后,由于长期在山区活动,蚊叮虫咬,患上恶性疟疾,病情严重,中共闽西特委和闽西苏维埃政府当即作出决定:送毛委员到革命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永定治病疗伤。

山路弯弯,凉风习习。在闽西特委军委书记张鼎丞的安排下,毛泽东携夫人贺子珍等,在红四军粟裕连长的护送下,从上杭蛟洋经溪口、永定县的虎岗、堂堡、湖雷、抚市、陈东,秘密来到永定金丰大山腹地岐岭乡。此时的毛泽东化名“杨子任”,当地干部和群众亲切地叫他“杨先生”。毛泽东一行原先住在金丰大山牛牯扑村的华兴楼,出于安全考虑,永定县委决定把他转移到更加隐秘的青山下,对外严密封锁消息。

县委领导阮山叫来自己的姐夫、中医传承人吴修山为“杨先生”治病。吴修山很快制定了治病疗养方案。

青山下周边基点村的百姓热情好客,很有人情味。毛泽东在养病期间,还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指导革命。乡村百姓不知道“杨先生”是什么人物,但看到在他们心目中很有威望的金丰游击队长卢肇西、苏维埃领导人陈兆祥等人都很尊敬他,便都对“杨先生”很是敬重。他们以客家人特有的方式表达这份敬意,有的送来自家养的鸡、鸭、兔子等,有的把山坑里抓来的“石鸡”送给“杨先生”滋补身体。

经过悉心调养,“杨先生”的病情得到好转。这天清晨,“杨先生”站在游击队员为他搭建的竹寮门口,远眺正对面一座山峰,饶有兴致地问当地游击队员,“对面山峰叫什么名?”“饶富峰!”游击队员回答说。

神清气爽的“杨先生”吩咐工作人员找来纸张笔砚,亲书“饶丰书房”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陈兆祥吩咐竹匠用金丰大山的上等竹片制作成牌匾,“杨先生”甚为得意,亲自把匾额挂在竹寮门楣上。给这个安静的山寮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风云突变。20多天以后,国民党金丰民团团长林蔚民纠集古竹溪口民团吕敬斋、下洋民团胡道南、陈东民团卢坤喜等附近反动民团武装300余人杀气腾腾向青山下而来,声称要抓共产党的“大官”。

永定金丰游击队迅速与敌交火、周旋。情况万分危急,“杨先生”必须尽快转移。可是,此时他大病初愈,身子骨还很虚弱,不能走路。“我来背!”面对紧迫军情,人高马大的游击队员陈添裕自告奋勇,倒穿草鞋,迷惑敌人,背着“杨先生”往安全的地方转移。

他们一行来到湖雷瑞堂山庵,老中医吴修山和其他苏维埃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那里。为了“杨先生”能在此安心养病,熊炳华一边认真配合吴修山医疗治病,一边悉心操办毛泽东生活保障和康养事宜。

1929年10月上旬,熊炳华接到护送毛泽东由堂堡到合溪的指示。次日,毛泽东一行在熊炳华和金丰游击队队长马永昌的护送下来到堂堡乡。乡苏主席赖德轩早已在“竹林馆”等候。可是没多久,“竹林馆”住的客人被当地国民党民团头目“石伯公”发现,“杨先生”再次面临危险。

那天,夜幕降临,众匪在反动“团总”指挥下,迅速向“竹林馆”聚拢而来,区委书记、乡苏主席带着“杨先生”往合溪方向紧急转移,留下游击队与敌周旋。“杨先生”一行人来到福源庵。庵主赖婆与乡苏主席赖德轩本就相识,两人小声商量几句后,赖婆迅速引着众人往庵前山崖下小溪旁。安排“杨先生”一行藏好后,赖婆返回庵中将追兵指引往后山一条反方向的山路而去。“杨先生”一行因此得以安全脱险。

时任合溪区委书记赖连璋把毛泽东安排在背山临水的师俭楼住下来。来合溪之前经过吴修山悉心调理,毛泽东病情已有好转,但仍然比较虚弱。为了给毛泽东继续治病,赖连璋请来了享誉永定、上杭两县的老中医赖丰庆。赖丰庆每天给毛泽东诊断开药方,然后由赖连璋骑着白马到一里地外的“万枝堂”去抓药。抓了药,赖连璋还要向邮递员借国民党的报纸,送给毛泽东看。就这样,毛泽东天天带病工作,借阅邮路经过的报纸,了解和分析国内外形势,有时还亲自指导区委写文件,找当地干部谈心。

师俭楼下厅堂曾摆放过一张方木桌,当年照料毛泽东的吴细妹在厨房备好饭菜或煎好中药后,就端到这张方木桌给毛泽东。毛泽东很喜欢小孩,有一次,吴细妹把自家的老母鸡杀了炖艾根给毛泽东滋补身体。毛泽东担心孩子们怕吃辣,就把鸡肉撕细了泡水后分给旁边玩耍的孩子吃。

历史不会忘记。1951年国庆前,毛泽东专电邀请永定革命基点村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毛泽东紧紧握着代表的手说:“我在永定苏区治病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我一直惦念着你们,没有忘记你们,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你们!”